“自从搬到了农民新村,我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数字有线电视,有点头疼脑热的,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治好。现在的日子真是掉进了‘福窝’里了!”这几天,迁入新居的林西县林西镇河沿新村72岁的老党员陈品江喜上眉梢。
陈品江和村里2246名乡亲的新生活,是赤峰市推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到2016年,该市348万多农牧民将全部享受到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的阳光。
赤峰市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土地流转结合在一起,整合各类项目和财政资金,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和企业参与。到去年底,全市已有1046个嘎查村实现安全饮水,1585个嘎查村完成了村村通电及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1049个嘎查村实施了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今年全市村级卫生室、危房改造等“十个全覆盖”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
在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山村,新建的卫生室诊断室、处置室、治疗室、药房一应俱全。正在输液的村民李占福说:“以前村里没有卫生室,有点小病得跑几十里路到镇上看,来回很不方便。现在好了,从家到这儿也就用5分钟!”赤峰市卫生局局长斯钦德力格尔介绍,今年市里在现有的51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的基础上,再对全市1053个未达标的卫生室进行分期、分批建设。每年建设351个嘎查村卫生室,3年内全市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达到100%,平均每个嘎查村将拥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
今年,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新井村农民宋国印被列为危房改造对象。他家扒掉住了50多年的土坯房,用政府给的13500元危房改造补助款,又自筹了一部分资金,盖起了14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走进老宋家,大客厅、4个独卧、独立厨房、洗漱间、带书房的单卧,和城里楼房别无二致。和农民宋国印一样,今年赤峰市20500户农牧民都将搬出危房、迁入新居。(记者 徐永升 通讯员 孟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