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31年的“黑户”,生活在包头市土右旗后梁村的魏生奎和郭灵艳夫妇,终于成为有身份证的人,拿到了户口薄。老夫妇没想到,下乡走访的检察官竟这样上心,为了帮他们找回户口,来回奔波了1500多公里。
前些日子,包头市土右旗检察院干警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生活在该村87岁的魏生奎和82岁的郭灵艳夫妇,于1983年从丰镇市搬来当地居住,因为种种原因,两位老人的户籍未能一同转来。当时,两人的户籍原始资料在丰镇市的人民公社,老人长时间未回丰镇市,人民公社解体,两人的户籍原始资料也随之丢失。31年来,两人一直没有户籍,没有身份信息。现在,两位老人已年逾80,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没有住房,一直借住在村委会,靠种菜和村里接济解决一日三餐。按照规定,两位老人原本可以享受国家养老保险金和老年人营养补助金等,但因为没有户籍信息,该享的福利却无法申请。年老体弱的老夫妇跑不起腿,办不了户籍,只能为晚年生活干发愁。
检察官们揽下了这桩事,积极奔走,协调解决。他们先后5次奔赴300多公里外的丰镇市,查找两位老人的原始户籍信息,与当地派出所、户政部门沟通协调,重新为老夫妇办理户口。经多方努力,两位老人终于拿到了自己的户口簿。
想到晚年终于能享受国家的养老金,老夫妇感觉日子有盼头了。(记者 白江宏 通讯员 谢卓妮 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