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什么像什么”
从电影《成吉思汗》饰演的哲别,电影《温柔的草地》饰演冬日布,电视剧《中国球迷》饰演罗西,再到电视剧《神雕侠侣》饰金轮法王,巴音总是能把自己融入到作品里,而又能从一个角色中走出来扮演另一个角色。他的角色转换令很多演艺工作者啧啧称奇,因此有人说他“演什么像什么”。
2004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大腕云集,然而在众多演艺明星中,以反派第一高手金轮法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巴音一出场,立刻让人眼前一亮,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巴音崇拜英雄,渴望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形象,喜欢向新角色,新人物挑战,在他看来,塑造不同的角色,才是一个演员应有的追求。
2011年,电视连续剧《嘎达梅林》在全国热播,嘎达梅林的扮演者巴音的表演再次让观众们见证了他的表演功底。《嘎达梅林》再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内蒙古最后的武士嘎达梅林传奇而悲壮的一生。在开播仪式上,片方透露最早想邀请胡军、孙红雷等明星出演以增加人气,但最终还是起用了蒙古族演员巴音。导演陈家林解释说,演员合适比名气更重要:“我不管什么大腕不大腕,我选择演员唯一的条件,那就是适合。”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巴音和《嘎达梅林》的缘分很深。早在1998年,巴音因电影《嘎达梅林》而辞演后来炙手可热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那时,冯小宁导演找到巴音邀请他扮演《嘎达梅林》里的嘎达。而随后电视剧《成吉思汗》的导演也想请巴音扮演男主角成吉思汗。还在对自己扮演心目中的伟人不自信的巴音试妆后惊讶地发现,简直太像了。导演一拍大腿,说了一句:“成吉思汗非你莫属!”正当很多试镜的演员投来羡慕的眼光时,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巴音竟然谢绝了:“我和另一个剧组有约在先,非常抱歉了。”巴音说,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好一个人,那就是诚信。然而,电影《嘎达梅林》的拍摄却因审批未通过而搁置了。时隔13年,巴音与嘎达梅林再续前缘,多年的历练也让他的表演更加传神。
谈及一个导演是如何从一无所知逐渐成长并成熟的,巴音的第一反应是多看电影。他认为欣赏他人的作品是一个编导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当然,“看电影也不是随便看,那样看一百部商业片也是没用的。”巴音说,“你要去看各种风格的好电影。”他列举了诸如伊朗、巴西等国家的优秀作品,认为一个“准导演”应该普遍地了解各种风格的电影,从他们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从而整合出自己的艺术风格。“我觉得看片子对学习非常有帮助,我到现在每年还要看两三百部电影,什么电影都看,他们都是艺术。”
在分析和吸收了各类优秀电影后,实践就成为导演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锻炼方式。“因为导演是要拍电影的,所以必须实践。”巴音觉得,在实践早期,由于设备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大作。但是,即便是拿着DV去拍摄一个自己想拍的片子,逐渐积累,也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的风格。“随着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慢慢地把内容增加上去。”
巴音说,他很幸运遇到贵人、阿儿含只文化有限公司的巴图朝克,电影《斯琴杭茹》和《诺日吉玛》取得的成功是和巴图朝克密不可分的,“他是个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正是有了巴图朝克的赞助和推广,才得以将影片顺利拍摄下来。”巴音觉得有些准导演的初期作品无法让人满意,常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在他看来,别人的批评是正常的。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导演来说,善待他人的批评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利。“人都是这样的,好话听起来高兴,批评有点难听,但是静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有待提高。”不过,巴音也指出,一个导演需要有自己的风格,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一些批评而轻易地改变——这是导演艺术创作的根基。
从演员到导演
巴音从小喜欢看电影。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话剧团工作。虽然在话剧界小有名气,但是巴音依然对电影心怀梦想。在上海戏剧学院期间,他用8个月时间看完了200多部电影,并且将看电影的习惯保留至今。1998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0年后,他拍摄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斯琴杭茹》。
“其实我是内心想拍,想把自己对大草原、对草原人的体会和思考展示给大家。”巴音一直希望能够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胶片电影。《斯琴杭茹》让他如愿以偿,但也一度让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导演。”巴音听到自己当年说过的话后大笑起来。他解释道,导演和演员不同,除了艺术创作,还需要考虑到很多和艺术无关的事情。“其实作为一个导演,很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和艺术有关。”巴音有点无奈,“我拍这样的片子完全是为了展现自己内心的东西。”和商业片不同,民族类型的电影很难获得很高的票房,这让影片的融资成为一大难题。除了最基本的资金问题,影片中一些需要大量群众演员的镜头对导演的调度能力要求极高,也曾让自称“一根筋”的巴音感到过为难。
大学生电影节让巴音找回了梦想。也让他在导演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坚定。《斯琴杭茹》拍摄之后一度感到灰心的巴音在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了3个重要奖项和1个提名,再一次产生了拍摄电影的念头。
2014年,巴音带着《诺日吉玛》参加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作品展映。这是一部民族题材的作品,但更是用人性说话的作品。“我曾听说过,一部电影,如果仅仅通过画面就可以让观众理解80%,那么这就是一部好电影。”在巴音看来,一部好的民族题材电影,更应该注重保留民族的色彩,而不应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穿件民族题材的外衣——好电影无需语言相同,人性总是相同的。在影片《诺日吉玛》中,巴音大胆地启用了新人。影片主角、也是他的妻子巴德玛是学声乐出身,两位配角都是普通的残疾人。“这部影片里找非专业演员来演,少了刻意,恰好没有一点表演痕迹。杭盖的扮演者小宝音本人多才多艺,他的马技极其专业。”巴音透露,这正是影片亮点之一。
两部由巴音导演的影片深受好评,这并没有令他骄傲自满,卸下导演的光环,巴音启程赶赴横店影视基地,恢复了他的演员身份。这个为电影而生的蒙古族汉子用他的大半生在各种角色中自如地转换着。(记者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