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我爱中华文化

林方直
林方直说:“我爱祖国的中华文化。爱国不是泛泛的,口头的,而是具体的,实地的。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域、资源物产、壮丽山河以及人民都是神圣的,都要保卫,使之富强;同样,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是神圣的,不容践踏,要发扬光大。我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我徜徉遨游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举世无比的中华文化中,含英咀华、沉浸馥郁、陶冶洗礼,得到无尽的快乐享受。同时我们对中华文化宝贵遗产和优秀传统也有保护、创见和弘扬的责任义务。”
林方直在内蒙古大学执教50多年,在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红学、解读“河图”“洛书”方面卓有成就。
“中华文化惬沉酣,研阅不惜磨砚穿。犹恐谫识能误国,勿将荆玉作石捐。”这是林方直珍重、捍卫中华文化的宣言、誓词,显示为中华文化尽心竭智的精神。

林方直近照 杨洪梅摄
《红楼梦符号解读》破译“红学”隐奥
1996年1月,林方直的红学代表专著《红楼梦符号解读》出版,这部专著首创运用符号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红楼梦》的编码艺术及其表意,破译其编码符号下面的深层含义,对书中精妙隐奥之处有了大量发现。
1、破译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通过汉字考证和藏名杂体诗的启发,发现上句藏有“曹”字,下句藏有“霑”字,林黛玉占了作者的曹姓,薛宝钗占了作者的霑名。由此显例出发,连类互证,林方直首次揭示并首创了“人物互补”与“作者分身”的文学理论。
2、全形人物与补形人物。犹如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结构,补形人物的作用在于补贴全形或中心人物的本质特征和性格侧面。如紫鹃、雪雁之与黛玉;黄莺儿之与宝钗;焙茗、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之与宝玉;青儿、板儿之与刘姥姥等。
3、揭示人名表象下由前文本所积淀凝聚的特定意义。如“宝钗”是夫妻分离、泥古非时样、盛衰兴亡标示等意象。如“蕉下客”,“蕉叶覆鹿”故事讲的是:樵夫和路人被卷入鹿之有无中,得失纠葛中,梦觉不辨中,真妄幻境中;探春也是这种人。如史湘云与卫若兰的婚变,就积淀了巫山神女与楚襄王、娥皇女英与舜、嫦娥与后羿、燕姞与郑文公、织女与牵牛、樊姬与楚庄王、湘夫人与湘君等神话典籍。
4、复式编码。曹氏行文,“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两种编码交互在一起,如现在荧屏、广告,字号的变色、变文、变相。“譬爻象之变互体”,隐“文外之重旨。”(《文心雕龙·隐秀》)生活层面的成分密集,埋伏的要素被间岔隔离,须重组才能发现其隐义、复意、重旨。如鹡鸰香念珠一串的情节,就是指斥“圣上”及其一串兄弟的关系很“臭”,“阋于墙”!如湘云送戒指,就需将前后相关情节剪辑起来,才看出那是作者在声讨王夫人害死金钏儿、薛宝钗为罪魁开脱。
5、考证了卍儿与茗烟的生殖符号意义。卍符号是古青铜器和画像石上交尾的螭夔、虺蛇的抽象;《诗经·斯干》的“梦虺生女”亦为佐证。婚礼的茶“茗”,承宗的香“烟”也是生殖符号。卍儿与茗烟偷情情节,就是曹雪芹自觉安排的生殖符号的还原演示。
6、配药编码与配婚之意。贾宝玉给林黛玉开的药方,不是真药方,而是假借药方说婚配之方。须把药名转译为贵族婚配条件,这些条件黛玉达不到,宝钗能达到,这就是黛玉婚姻悲剧的根源所在。
7、破译了“凤”意象及“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表象,是符号载体。所荷载的原始之义,一是“从政者殆”。(《论语·微子》楚狂接舆唱给孔子:“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二是盛世凤现,末世凤去。孔子叹;“河不出图,凤鸟不至,吾已矣夫!”他就是这样的季世之凤。王熙凤是:从家政的凤;威重令行、颇有令名的凤;哭向金陵、万事皆休的凤。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她叫王熙凤,是康熙之凤。此凤的弦外音、画外意是指曹寅。曹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从江宁织造之政60年。在“圣祖政尚寛仁”的政令下,曹寅这只盛世熙凤极荣显;到了康雍易代之际,曹頫遭遇世宗的“严刻”政令,便败落了,最后也万事皆休。这便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
8、破译了暖香坞春灯谜。李绮、李纹、李纨出的灯谜,暗含“内里有奇文”,必有深意寓其中。“观音未有世家传—虽善无征”。指雍正这个“崇佛用佛的精神教主”,用佛道为自己镀了金身,仿佛为善的菩萨,但考其行,却无征。“一池青草草何名—蒲芦也”。《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是说一个皇帝一个令,乾隆评康熙之政“与民休息”,“多有宽纵之弊”,雍正之政“整顿积习”,“多有严刻之弊”,曹家就是在宽仁政令下被爱之加诸膝;在严苛政令下被恶之坠诸渊的。“水向石边流出冷—山涛”。司马懿为了麻痹曹爽而装病归第,石鉴看不出形势险恶,山涛蹴他说:“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山涛离开石鉴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被诛事。(《晋书·山涛传》)“马蹄”踏碎曹爽集团,这是以马灭曹、以晋易魏的关键一役。今又重演,胤禛的“马蹄”,踏遍了多少政敌集团甚至“前主”“宽仁”保护伞下的人众,曹家也在其中。这是曹家的“三人木”,万事“休”矣!“萤—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腐草为萤”的原始意象被后世诗文广泛运用,用以象征家庭、城池、朝代的衰败。兹不举众多诗文,单提曹寅的一首《念奴娇》词:“事去东园钟鼓散,司马流萤衰草。”(《楝亭集·楝亭词钞》)写大司马阮大铖同亡明一起“腐草为萤”了。曹寅用一首词总结一个王朝一个权势之家的败亡,乃孙曹雪芹用一组灯谜隐喻贾氏、曹氏世家的衰败乃至封建王朝的终将没落。
红学专家周汝昌为此书作序。序言赞到:“曹雪芹的符号学,蕴藏着丰厚无匹的文、史、哲综合信息”,“这些‘玄’理妙境,一般人是认不清、说不出的,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位高明之士为我们启蒙解惑。现在方才有了林教授的这部新书,姗姗而来迟。”“慧眼识得雪芹设下的符号,是一个层次;而慧心能正解所识符号的深意与复义,又是一个层次。”“中华的符号这种‘文化聚焦’是隐显着多么丰富深广的历史传承内涵,要解这样的符号,得先具备多么雄厚的文化学养和灵慧才力;……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开心益智,获得莫大的美学享受;于是当然也就十分佩服本书著者的才高学富,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逢的‘红学文化营养新高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