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谱写农村环保新诗篇
“你们看现在我们这儿树成荫、山披绿,肯定想不到以前山秃沙露的情形,遇上大雨夭洪水能冲进院子,遭老罪了!现在生态好了,不少以前外出打工的也都留在村子里谋发展,过得都不错。”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村民宋占武这样说。
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有着较大篇幅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等,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普及新环保法知识,增强广大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于7月23日在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开展了新环境保护法进农村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发展”主题活动,帮助农民用法律武器向污染宣战,共同保护和建设美好绿色家园。
王峰介绍说,此次新环保法学习宣传进农村牧区的行动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第一站,就是希望通过七合堂村十几年的发展变化,展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让全区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牧区进一步提升环保理念,筑牢农村环境保护的绿色长城。
汽车行驶在平坦的柏油村道,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两侧山坡的夭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相互交融,夹杂在绿荫中的民居时而在眼前闪过,让人很难想象这里过去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景象。作为半农半牧区的普通村庄,七合堂村曾经因为过度养殖,生态环境恶化,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如今,经济收入主要从粗放型的放牧养,转变为林草经济、特色养殖和农家乐旅游等多元化发展。这得益于近年来林西县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对自然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七合堂这样普通的村庄产生了翻夭覆地的变化。
“现在全村有收益的山杏林12000亩,果树6000亩,落叶松6000亩,特色养殖、农家乐旅游也得到蓬勃发展,人均收入由原来不足300元跃至现在的超万元。全村从生态建设中获得的直接产值就达820万元,占总产值的85%以上。最主要的是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创造了山上绿树成荫鸟兽齐鸣,山下花果飘香蜂蝶共舞的自然景观。”七合堂村党总支书记周瑞春介绍。
浓浓绿意不仅能够美化家园,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鼓足了劲头。在此次活动中,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还向七合堂村农民赠送了《新环境保护法(读本)》,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参加活动的赤峰市环保局、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委会的代表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强化责任 撑起渍洁生产“新绿伞”
“对照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要求,我们发现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的管理者,戈剑铮谦虚地表示。
正如孟庆江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基于这一因素,为了让企业更加明白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提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遵守环保新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意识,自治区环保厅、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联合组织了新环境保护法宣传进企业活动。
据王峰介绍,新法通过处以拘留、按日计罚、承担侵权责任等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彰显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断态度。我区开展新法进企业的行动,就是要促进企业彻底抛弃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不断加强转型升级和治污减排,切实履行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
活动中,一场新环境保护法培训学习的专题讲座,吸引了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企业广大职工干部,以及锡林郭勒盟地区部分企业代表。随后,中央、自治区以及锡林郭勒盟多家媒体记者对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的废水治理、大气和粉尘污染治理、矿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参观了解。
正是得益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于2012年被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报》评为“中国最美矿山”企业;在首届中国能源企业文化大会上,公司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作为央企,我们将主动承担环保责任,按照盟市两级政府和神华集团的要求,在环保工作上加大投入,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懈努力。”戈剑铮说。
新环保法的各项规定,同时也为各类企业向清洁生产模式的转型撑起了“新绿伞”。在向参加活动的企业赠送《新环境保护法(读本)》和《企业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的同时,自治区环保宣教中心还为2014年锡林郭勒盟首批获得“环境友好使者”和“巾帼环境友好使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环境友好使者”代表授旗。
据王峰介绍,在自治区环保厅的统一部署下,全区环保系统正在通过多种形式,有序开展新环保法进企业的宣传活动。“我们相信,这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必将对全区各类企业敲响警钟,促使守法生产、合法经营,切实履行新环保法规定的责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