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邻居家念小学四年级的小敏天天喝一种类似医院血浆袋里的血液似的红色的饮料,喝得不亦乐乎!他说这叫“吸血鬼饮料”,是亲戚从外地带过来的。
由于吸血鬼影视剧的热播,仿效医用血浆的“吸血鬼饮料”近期在网络和实体店铺热销。
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各大超市及学校周边小卖部,未发现此种饮料,上网搜,发现确有多家店铺售卖“吸血鬼饮料”和装饮料的“血袋”。
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提醒消费者,“吸血鬼饮料”属“三无”产品,作为饮料饮用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不要购买这类产品。并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呼和浩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长李步隽表示,自从看到“吸血鬼饮料”被叫停通知后,该局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督查活动,并没有发现实体店销售“吸血鬼饮料”。
除了“吸血鬼饮料”,儿童食品还有哪些是令家长忧虑却又无可奈何的?呼和浩特市的儿童食品安全现状到底怎样?记者进行了走访。
街头摊点:1元饮料令人忧
在苏虎街小学周围卖饮料的小店就有四五家,没有店名,也未见营业执照,生意却十分兴隆。据店主介绍,一杯饮料1元至2元不等,一天能卖四位数的量。
记者看到小学生们进进出出,上前询问:“不担心吃出问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经常喝,也没见谁生病呀。”学生们调皮地说。一位家长担忧地说:“这些小摊小店的小吃很不卫生,饮料连成分标识都没有,不想让孩子买,但孩子你又不能跟着,他要买你拦不住。”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开展深入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到6个旗县市及盟直学校和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但是,学校周边的居民告诉记者,管理部门经常检查,但是这些东西照卖不误。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血液科主任陈莎娜介绍,由于饮料中多含有大量的糖分,常年喝饮料会增加人体内的糖分,从而导致肥胖,为成年后患高血压、冠心病埋下隐患。同时,常喝饮料会让儿童的牙齿受到不同程度的酸蚀,易患龋齿。所以,应尽量少给孩子喝含糖高的饮料。“儿童最好的补水方式还是喝白开水,白开水进入体内最容易吸收,新陈代谢快,能够调节体温、输送养分。”陈莎娜说。
“5毛零食”:警惕化学物质超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星火巷里随处可见的小卖部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记者跟随两个小学生走进一家小卖部,他们熟练地在堆放廉价小零食的货架和纸箱里挑来拣去,最后花2.5元买了5袋牛板筋、开胃丝、五味牛等麻辣条,心满意足地走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八成以上的中小学生都热衷于学校周边卖的零食。小袋装的价格在0.5元左右的麻辣食品成为他们的最爱。这些麻辣香干、牛板筋、绝味鸡翅、五味牛等,其实都是调味面制品,口味以麻辣居多,因为便宜和好吃,颇受学生欢迎。这些小食品含有大量食用香精、色素、膨松剂等添加剂,大多产品标识不规范,生产日期模糊不明,被称之为“三无小食品”。
家住呼和浩特市铁路小区的刘斌,今年6岁,经常吃零食和辛辣食物。一次感冒后,刘斌突然四肢上布满红点,就连身上也有鲜红色的小点点冒出,同时出现肚子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诊断为急性过敏性紫癜。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血液科主任陈莎娜介绍,她接诊的儿童血液病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平时偏好小食品,所吃小食品绝大多数是在家及学校附近的小商店购买的。这些小食品不知道是不是存在化学物质超标问题。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儿童免疫功能较弱,化学物质超标可导致儿童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白血病、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等恶性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