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党委全面实施"四个一"重点民生工程述评
 

  为低收入农牧民每户发放1吨取暖煤

  “不要小看一吨煤!这一吨煤能暖了百姓的炕头,更能暖了百姓的心头。我们省一点,困难群众就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保障和改善民生决不停留在政策和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兑现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语重心长。

  我区冬季漫长寒冷,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冬季取暖主要靠烧秸秆和牛羊粪,一遇大雪和极寒天气,取暖就成了大问题。过冬取暖对于困难群体来说,是冬季仅次于吃饭的大事。内蒙古又是全国产煤第一大省,每年产10亿吨煤,全区70%的地区储煤,怎么能让老百姓守着煤堆挨冻呢?

  2013年,我区狠抓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和反“四风”工作,成效明显,压缩出24亿元“三公”经费。在安排这部分资金时,自治区党委要求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关照的低收入人群身上。 

  2013年12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用节省下的18亿元“三公”经费,为295万低收入农牧民每年每户发放1吨取暖煤。

  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的许凤英是镇里第一个领到取暖煤的贫困户。她高兴地说,每年家里有一吨煤就可以过冬,但是,买一吨煤要600到800元,相当于全家收入的1∕3,像我们这样生活拮据的家庭的确买不起。现在,党和政府免费发放取暖煤,我们再也不犯愁了,心里感到非常温暖。

  2013年,我区实施为低收入农牧户发放一吨暖心煤工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与赞誉。今年,发放暖心煤工作已于5月末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据了解,从2014年起,我区为低收入农牧户发放冬季取暖用煤统一采取现金发放,标准为每户600元,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补贴和盟市、旗县配套解决。自治区补贴资金已于6月4日下达到各盟市,盟市、旗县正在筹措配套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为确保按时完成2014年为低收入农牧户供煤工作,目前,各盟市已制定详细方案,并开始对发放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在完成登记、核实、公示工作后,直接将取暖用煤款打入低收入农牧户的“一卡通”账户。

  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全面建成小康,就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自治区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把促进就业作为惠民生政策的重中之重。

  通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而获得公益性岗位的王瑞霞,今年36岁,现在是呼和浩特锡林北路三角线居委会一名内勤人员,她每月收入1350元,单位还给她上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她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政府能为我提供就业岗位,有了收入,生活条件一下好多了,我会好好珍惜这份工作。”

  今年6月9日,自治区党委研究部署“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自治区人社厅和各盟市采取多项举措,将确认的零就业家庭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解决其就业问题;对申报认定后的“零就业家庭”,可享受各项现行就业扶持政策;对每户“零就业家庭”指定专人帮扶,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区已帮助800余户“零就业家庭”中856人实现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和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21人、单位吸纳就业154人。

  为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自治区还将采取“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社保补贴”等措施,做到“零就业家庭”“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实现管理动态化、援助措施具体化、援助服务精细化、援助机制长效化。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就业。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介机构开展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职业介绍服务,帮助企业落实扶持政策。

  对低保家庭贫困大学生每学年资助1万元

  学子寒窗苦读十余载,迎来金榜题名,本该是举家欢庆的时刻,然而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上大学所需的费用却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贫困成为寒门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只能在梦中看到明亮的大学教室、品嗅书本的墨香。

  决不让寒门学子输在起跑线。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能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指示精神,出台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学生资助体系。自治区决定,从2014年起对具有内蒙古户籍并且录取时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的新生,考入普通高校本科的一次性资助4万元,考入普通高校专科和高职高专的一次性资助3万元。

  一项好政策就是一片阳光,让更多农牧民家庭孩子的命运由此改变。来自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特拉沟门村的贺帅以672分的好成绩,成了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他的母亲贾二荣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的可多了,学校还给我们家送来了大红花!但是,当送走了一拨拨客人之后,儿子的学费问题就成了夫妻俩暗自发愁的事儿。正在此时,一个好消息传来:考上本科的低保家庭孩子可以一次性拿到4万元的资助金,孩子4年的学费一下子就有了着落!今年9月1日,家住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下岗工人舍妞的女儿其乐木格正式到内蒙古民族大学报到入学。这得益于自治区出台的新政策,女儿一次性获得了4万元的资助金。对这个靠打零工贴补家用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舍妞说:“这样的好政策,让咱的心里热乎乎的!”

  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家庭新生入学资助受理工作已圆满结束,共有18385名低保家庭的大学生享受这项政策,自治区本级财政为此安排资金6.46亿元。据了解,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由财政、教育、民政3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升入普通高校新生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本次资助公平、不留死角,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包括城乡低保在内的社会救助人员的认定工作,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得到救助。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我区看望慰问困难职工时,对全区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定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化改革,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好写照。我们有理由相信,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必将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全区2500多万各族群众奔向全面小康之路必将更加宽广。(记者 魏那 杨帆 丁燕)

  【评论】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