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来五原打工的王胜强,是内蒙古民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批产业工人,因同样1亩的温室比其他农户多产2500多公斤豆角,成为公司产业工人中的“高产冠军”。
今年,王胜强夫妻俩承包了4栋温室,年收入可突破8.4万元,是一般员工的2倍。王胜强深感党支部的“恩惠”,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岗职工杜峰也是“高产冠军”,经公司党支部培养光荣入党。
2009年,内蒙古民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五原县落户,2011年8月,公司组建了全县首家现代农业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启“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几年来,公司已逐步成长为五原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龙头企业和展示巴彦淖尔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公司党支部先后被巴彦淖尔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称号。
殊不知,该公司当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标准蔬菜园,并引进最先进的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特别是2011年初,公司培育的蔬菜种苗因出现质量问题,为农户赔偿经济损失30多万元,发展遭遇瓶颈。隆兴昌镇党委建议该公司组建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员工同心协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大刀阔斧地开展了3项改革:一是壮大队伍。党支部在招收员工时,有意识地选聘党员员工,同时要求聘请的寿光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中的党员亮身份、比贡献,并从关键岗位和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党员队伍;二是提升能力。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严格管理。严格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强化党员日常监督管理,要求党员做到“四带头”。在公司党支部带领下,公司管理更加规范、人心更加聚拢、效益显现。
该公司依托隆兴昌镇万亩设施农业园区,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公司基地周边的农户为合作社成员,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回收农户的农产品,畅通农产品销路,增加农户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党支部申请注册了“亿宝”商标,产品远销银川、北京、天津。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户均增收上万元。(记者 梁海龙 通讯员 白永光 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