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日报》11月21日报道昨日,市政协第八界别组(工、青、妇、社会福利、社会科学界)委员赴呼和浩特机场调研。
市政协主席贾英祥,副主席白云,秘书长董赛力参加调研。
委员们在调研中听取了呼和浩特机场运行工作汇报。据了解,呼和浩特机场于1958年10月建成通航。1991年呼和浩特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航空口岸机场,1993年被国际民航组织确认和公布为国内14个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之一,成为自治区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85年7月,呼和浩特机场首次扩建工程动工;1996年6月,机场第二次扩建;2005年,机场进行了第三次扩建,200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此次扩建后,机场等级由4D级升为4E级,可供波音—747及以下大型客机起降,并能保证空客380客机备降。同时,国务院批准呼和浩特机场为国际机场。2013年,呼和浩特机场达到旅客吞吐量615万人次,今年预计达到650万人次左右。
委员们还参观了呼和浩特机场航站楼和空管塔台,大家对近年来机场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机场能够按照市政府“畅行区内、通达省会、首府中转、开拓国际”的工作要求,夯实安全服务和运输生产这两项基础工作,持续实现呼和浩特机场运输生产的稳定增长,为首府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记者张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