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活力内蒙古]新型煤化工:内蒙古递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内蒙古新闻网  14-12-03 11:49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争取国家优先布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自治区确定着力推进15个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计划投资8336亿元,总规模达到煤制天然气920亿立方米/年,油品、甲醇及副产品2190万吨/年,力争在2~4年内全部建成达产,发挥效益。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呼伦贝尔5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路条。目前,国家发改委同意内蒙古开展前期工作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2144亿元,建设总规模为28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400万吨/年煤制油。此外,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还有10个。

  今年确定的内蒙古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在煤制天然气方面,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经于2013年12月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预计今年底前实现试生产,第三条生产线预计2015年底试生产。内蒙古汇能集团16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一期工程今年10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煤制油也不示弱,神华鄂尔多斯分公司直接液化项目一期二、三生产线计划今年完成总体设计和基础设计并开工建设,力争2017年之前建成。伊泰煤制油2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配套的煤矿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庆华集团赤峰、呼和浩特两个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项目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路条。

  煤制烯烃方面,包头神华煤制烯烃二期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烯烃工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预计2019年前,我区将有336亿立方米煤制气、592万吨煤制油、500多万吨烯烃等陆续投产,由此将消化并减少原煤运输量近2亿吨。加上电力用煤,全区原煤就地转化率将达到一半以上,还可直接提供约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约4000亿元GDP增长。届时,相信内蒙古煤炭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加快洁净煤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的步伐,加快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等清洁转化,重点构建煤电化、煤电高技术等循环产业链,通过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化解外需不旺对全区煤炭行业的冲击。同时,围绕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优先在内蒙古布局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做强产业后续延伸。”自治区政府对新型煤化工寄予厚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自治区新型煤化工企业中,负荷平稳运行的不在少数。

  伊泰年产16万吨煤制油项目是我国“十一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中首个达产的项目,也是国内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行走在厂区,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亚平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说,自治区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和院士对项目进行性能考核,得出的综合评价是:项目工艺成套技术已经在满负荷平稳运行条件下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工程技术数据,对推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产业化奠定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

  企业是实施煤化工项目的主体,自治区引进了中煤、神华、大唐、久泰等一批大型企业,培育了伊泰、博源、亿利、庆华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国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的全国首套装置均在内蒙古建设,煤化工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是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强大引擎。自治区已经建起两个国家级新型煤化工工程中心,在已经形成的100多项新型煤化工专利技术中,煤制油就有10多项技术属世界一流。

  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开发局副局长赵钢说:“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加快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细则,明确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群大幅削减煤炭消费量,这为内蒙古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清洁能源输出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市场空间。”

  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传统的以输煤为主的能源外送方式将受到制约,需要不断适应治理雾霾的新形势,调整能源输出结构,减少原煤输出量,增加电力、油气等清洁能源的输出。

  “抓住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的机遇,突出抓好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新开工煤制油450万吨、煤制烯烃220万吨、煤制气200亿立方米、电力装机600万千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自治区在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中昂首阔步……(首席记者 张泊寒)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