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今年通辽主城区投资建设34处街角游园
内蒙古新闻网  14-12-24 14:46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如果说城中逐渐精美的画卷让这座城市绿意盎然,那么,城郊不断增多的绿树环绕让这座城市更显活力,为成功“创园”推波助澜。这其中的变化,骑行爱好者于航的感受是最深的。

  每到晴好的周末,于航都会邀上骑友们身着漂亮的骑行服、戴着五颜六色的头盔,走出车水马龙吵杂的城市,穿行在空气清新的郊外。

  “以前,每次从这里过,尽管全副武装,嘴里、脖子里还是会被灌进很多沙子。”

  在科左后旗,新鲁高速与国道304线的连接线上,过去一望无际的沙地已被12万亩樟子松混交林所取代,610万株树木让这片荒凉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曾经让于航和骑友们避之不及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他们每次都要驻足的景观。

  在一座展示牌前,早已熟知内容的于航向我们卖弄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这是2014年通辽市城郊百万亩森林工程科左后旗项目区。有4个类型区,分别是景观林项目区,以造代育项目区,综合治沙项目区和针阔混交林项目区。在连接线南侧的深处,有一座美丽的伊和淖尔天然湖,围绕天然湖栽植了30余种景观树种,以后这里就是主城区的郊野公园。

  城郊环城百万亩森林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通辽建设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城镇周边绿化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从2013年开始实施,围绕通辽市主城区50公里半径范围内,在已有40万亩森林的基础上,利用两年时间新造林60万亩,使主城区森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14.7%提高到26%以上,逐步形成与主城区绿化相呼应,环绕城市、连接城乡的百万亩绿色森林生态屏障。目前,城郊百万亩森林工程任务已全面完成。

  艰辛的努力换来了“鲜花满园”。2013年7月29日,由7名园林专家组成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察组,对我市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以及综合评审。专家考察组认为:通辽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制定了通辽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北方,不断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功了,但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2014年我市对主城区绿化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0.7亿元,共栽植树木217.3万株;加大主城区15处城市公园绿化建设力度,计划总投资概算9.9亿元;投资2079万元,建设主城区34处街角游园及8处街旁绿地工程。

  如今的通辽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独具特色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体系,正在嬗变中绽放无穷的魅力!

  茫茫沙海变绿洲

  随着气温的骤降,寒冬的脚步近了。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南宝古图嘎查北侧的茫茫沙海中,一片片黄柳在凛冽的寒风中倔强地挺立着。天刚刚放亮,宝秀兰就带领着村民们冒着满天飞沙,顶着刺骨冷风,走进了去年栽植的5000亩黄柳基地忙碌起来,剪枝、打杈……热火朝天的场面和不时传出的笑声似乎让这个寒冬变暖了!

  “这片黄柳是去年种的,挨着的400亩苗儿是今年入秋新种的,看这态势,成活率也不会低,还有远处那一大片,是今年春天种的4000亩的锦鸡儿,长得也不错!等明年夏天你们再来,就一片绿了!”,宝秀兰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

  “风起沙飞扬,埋地又压房。牧民没草场,农民愁断肠……”这首民谣曾经是南宝古图嘎查真实的写照,嘎查之北,绵延着一望无边的沙漠,一年四季风吹沙“舞”,大部分人家的房屋后墙都被流沙掩埋着。风沙危害困扰着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贫困和沙化就像一对双胞胎如影随形,成为当地农牧民挥之不去的记忆。

  面对茫茫沙海,大多数人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和叹息。然而,宝秀兰,这名倔强的蒙古族妇女,用她柔弱的身躯同沙魔展开了不屈的抗争。

  在沙漠里植树谈何容易,不仅百里运苗,还要十里运水。遇上刮大风,栽下的树苗还会全部被埋下,或者被连根拔出,只好挖坑重新栽植。就这样,埋了再挖、再栽……

  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宝秀兰在南宝古图嘎查的茫茫沙海里植树近30万株,将2500亩荒沙变成了绿洲。同时,她带领村民治沙2万余亩,使当地植被覆盖度从最初的10%增加到现在的50%以上,昔日茫茫沙海呈现片片绿洲。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从此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宝秀兰坦言,能坚持干到今天,除了家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她看到国家对于生态建设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薪炭林工程,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让她看到了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让她干起来也更有信心了。

  “市里和旗里这些年也在相应地加大造林鼓励政策,近几年,每年都有造林补贴,对我支持很大。”宝秀兰介绍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春,宝秀兰分别造了1100亩、1000亩和5000亩黄柳,三年共拿到国家补贴28万元。

  “今年,市里又提出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一定抓住这次机遇,带领大家把村里集体封山里还剩下的2万亩白沙,用3到5年时间将其全部治理完毕。”宝秀兰信誓旦旦。

  我市作为全国遭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像奈曼旗这样的状况并不鲜见。全市8989万亩的总土地面积中沙地面积就占了4086万亩。

  向沙漠宣战!这是我市发展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我市相继组织实施了“5820”“双百万亩”和“323”林业重点工程。全市以年均完成人工造林、封沙(山)育林各100万亩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

  尽管经过坚持不懈的保护和治理,相对容易治理的2000万亩沙地已经得到初步治理。但是,目前全市还有2000多万亩“远沙大沙”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土地沙化趋势没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制约着通辽市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改善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今年,我市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部署,再出实招,组织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工程从2014年开始实施,2020年结束。利用7年时间完成1000万亩林业生态治理工程和1000万亩草原生态治理工程,让科尔沁沙漠变绿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决战决胜。

  梦想需要行动,行动创造奇迹。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的要求部署一经提出,各旗县市区便迅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全民动员,吹响了向沙漠宣战的冲锋号。

  科尔沁区实施环莫力庙水库自行车赛道绿化13公里,扩展、完善、提高莫力庙区域百万亩森林工程2万亩。

  开鲁县实施义和塔拉镇综合治沙5万亩、西辽河国堤50公里防护林建设。

  科左中旗实施珠日河牧场综合治沙15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20万亩,完成通辽市林业生态示范园建设。

  科左后旗实施努古斯台镇10万亩综合治沙,扩展、提高百万亩森林工程35万亩。

  奈曼旗实施常胜至当海穿沙公路两侧治沙造林10万亩,建设封禁保护区30万亩。

  库伦旗实施茫汗至八仙筒公路两侧樟子松绿化3.5公里。

  扎鲁特旗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工程15万亩,在南部道老杜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前德门苏木等区域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30万亩。

  ……

[责任编辑 张睿 ]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特警巡逻 备战春运
塔韩线色连集运站...
天冷健身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地足球
再现经典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