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6日,在“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展馆,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布展,当工作人员王春明将一件陶制人像摆放好后,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告诉我们,为做好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系列活动,他们已经忙了整整2个多月,才将红山文化各时期的文物125件一一布展完毕。
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系列活动在敖汉旗举办,来自区内外30余名专家在会上进行了座谈发言。
在活动中,该旗举办了“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与会专家参观了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和敖汉博物馆;举办了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确立敖汉旗红山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推进“红山文化遗址”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等展开了研讨。会议期间,该旗对在敖汉史前考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徐光冀、马丁•琼斯等10位海内外专家进行了表彰奖励;会议还评选出“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敖汉旗出土的兴隆沟陶制人像、草帽山石雕神像榜上有名。
据了解,敖汉旗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境内发现有530处红山文化遗址和5处祭祀遗址。敖汉旗四家子镇草帽山是一处坛、冢合一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内方外圆,层层叠起,是我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遗址出土的红色凝灰岩雕凿而成的正冠神像,距今5500年,是中国史前唯一正冠石雕神像,被学术界誉为史前艺术宝库之珍品。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整身陶人,距今5300年,是目前中国唯一发现的一尊整身、盘坐、戴冠、最具写实形态的红山文化陶制人像,其身份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巫者和王者,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祖神”。2013年3月4—5日,《敖汉问祖》考古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据悉,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尹达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历经60年发展,红山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它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地位,也是东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支考古学文化。(通讯员:梁国强 姚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