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市地方税务局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内蒙古新闻网  14-12-31 12:19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三、丰富载体,扎实推进,努力开拓文明创建工作局面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开创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
  (一)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依托道德讲堂,宣传核心价值观。全局共开办了15个道德讲堂,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积极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宣讲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敬业教育;大力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从流传千年的中国道德经典中汲取营养,提升修养;以“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为重点,教育税务人员规范执法,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治税观念,做文明守纪的模范。二是倡导善行义举,弘扬核心价值观。全市各级地税机关每年分别评选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模范,进行表彰宣传,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三是实施文明有礼培训,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有礼地税人”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公务员职业道德与修养》专题讲座,进行公务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培训,推广文明办税用语和服务禁语,把一线职工锻造成文明的使者,把办税服务场所建设成形象的窗口。
  (二)发挥队伍建设优势,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多年打造,赤峰地税系统已经建成了一支“准军事化”的行政执法队伍,根据队伍特点,制定《赤峰市地税局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突出“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健全义工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教育、无偿献血、“拥抱阳光共享幸福”爱心助残、“弘扬五四精神共建绿色赤峰”义务植树、“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和谐赤峰”志愿服务、自治区十三运志愿服务、青年企业家诚信纳税志愿服务、税收宣传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地税良好精神风貌。
  (三)发挥传播者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塑造新风正气。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利用网络平台塑造新风正气,担负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在文明网、新华网、腾讯网等网站开通博客,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传《赤峰市地税局举办全市地税系统廉政教育培训》、《赤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宣传采风》、《赤峰市地税局开展“关注雅安地震、奉献你我爱心”活动》、《赤峰市地税系统第二届“文明杯”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拉开序幕》、《赤峰市地税局深入开展“正风肃纪”活动》等20多篇文章,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四)提升税法遵从度,积极推进诚信建设。一是从严治队,打造诚实守信的执法队伍,推进诚信服务。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警示、执法风险防范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从思想上提高诚信意识;认真组织有关税收法律、政策和具体查账业务培训和《纳税服务规范》约束税务人员执法行为。二是从严治税,营造诚实守信纳税环境,推动诚信遵从。建立“红黑名单”制度,通过税务稽查、信用等级评定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选,把积极主动依法申报纳税、诚实守信的纳税人列入“红名单”,把违犯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税收规定的纳税人列入“黑名单”,在办税服务厅进行公示,并按有关规定跟进奖惩。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乐的冬季那达慕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传承
“暖心贴”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