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联调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关键词:蒙古包哨所
2014故事:白爱军荣获“全国十大卫国戍边英模”荣誉称号
2014年,在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旗委书记白爱军荣获“全国十大卫国戍边英模”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有51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国家一类季节性口岸,是内蒙古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前沿阵地。白爱军担任旗委书记以来,旗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为人武部建起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的民兵综合训练基地,强化了人武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结合新巴尔虎右旗边境管控实际,创造性地在边境地区建立“蒙古包哨所”,把100名牧民培育成“牧民哨兵”。近年来,“蒙古包哨所”累计向边防部队和公安边防提供涉边信息192条,边防线连续几年没有发生涉外事件。
我为祖国守边疆。
关键词:军民融合守边疆
2014故事:“千里眼”“顺风耳”管控边境服务民生
“巴所长吗?有个小伙子现在正赶着10多只羊从我家旁边儿的公路上往南边儿走呢,你们赶快过来看看吧!” 2014年5月2日中午,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赛乌素嘎查“都贵楞”警务室牧民布仁孟克拨通了额吉淖尔边防派出所所长呼日勒巴特的手机。布仁孟克通过蒙古包里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公路上有一名赶羊男子形迹可疑。
接警后呼日勒巴特立即命令正在附近走访的边防民警驾车向目标地域出警包抄,十几分钟后就将可疑男子阿某成功拦截。民警经过审问,一举破获一个长期流窜于草原牧区、利用轿车采取“蚂蚁搬家”式实施盗窃的5人犯罪团伙,连破盗窃案件12起,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锡林郭勒盟边境线占自治区边境线的26%。该盟军地双方按照盟有应急营、旗(县市)有应急连、苏木(乡镇)有应急排的标准,组建了多支民兵应急分队。近几年,军地协同共参与抗灾救灾行动19次,转移受灾群众上千人,转移牲畜2万多头(只)。这种军民融合守边疆模式,为确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宁稳定和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内蒙古边防总队将打击违法犯罪与打造民生警务紧密结合,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三务合一”、“四所联调”、蒙古包哨所与“警地”巡防联动、“草原雄鹰”工程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民生警务模式。草原110模式已逐步具备了公安110、火警119、交警122和急救120等诸多功能,在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域内,驻扎的278个联防队、1974名联防队员,成为管控边境的“千里眼”、“顺风耳”。
关键词:平安内蒙古建设
2014故事:警用直升机构筑立体防控格局
2014年12月,全区深化平安内蒙古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呼伦贝尔市举行。呼伦贝尔市“一个整体保平安、十大系列创平安、百村联防护平安、千里边防守平安”的“一十百千”创建活动,包头市创新北梁搬迁改造治理模式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2014年9月16日,由自治区公安厅和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联合建设的全区公安移动警务平台启动。集查询、采集信息、人像对比、移动终端网格化管理和指挥调度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首批1000台警务通移动终端被投放到首府地区的公安基层一线,把公安业务延伸到公路等传统公安网无法涉及的地域,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应急处突、服务群众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7月中旬,鄂尔多斯市公安局警航支队两架警用直升机飞赴通辽市,执行了公安部组织的2014黑、吉、辽、蒙四省区警务合作公安特警跨区域远程拉动反恐处突演练,圆满完成反恐演练任务;2014年9月中下旬,鄂尔多斯市公安局警航支队警用直升机又圆满完成“长城2号”反恐怖演练飞行任务和鄂尔多斯2014库布齐沙漠应急救援演习任务,这标志着我区在立体防控、维护边疆安宁方面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记者苏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