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时间、6名成员、6项研发成果、成员平均年龄30岁,仅“实用信息管理系统”一项每月就可节约24.54万元、节省122小时……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举办的全区创新工作室表彰大会上,当主持人将“李忠创新工作室”的成绩告知大家的时候,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而李忠本人却表示,他们只是内蒙古移动创新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如今在内蒙古移动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已经不止一个,创新工作也已遍布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及线条,且都成绩斐然。
播下“创新”种子
创新,是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之源泉,更是激发员工潜能、实现员工价值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内蒙古移动,为了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实现企业与员工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内蒙古移动一直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带领和指导下,内蒙古移动从2007年起就开展了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带头并命名工作室的工作。
李忠创新工作室成员
“李忠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李忠创新工作室”隶属于内蒙古移动巴彦淖尔分公司市场部。作为市场部业务支撑中心总经理、工程师的李忠,为充分发挥其部门对公司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他在带领大家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潜心研究、用心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大家攻坚克难、创新研发兴趣日益渐浓。2010年5月,由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李忠创新工作室”成立了。
“李忠创新工作室”主要承担业务支撑、管理支撑、经营分析三大系统的维护和支撑,还包括基于系统开展的所有业务的风险防控、业务梳理优化、流程制定等工作,通过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梳理查找不足、通过技术创新与QC专题研究攻克各类业务支撑和管理难题。
站在领奖台上的李忠说,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晰记得工作室成立之初的情景。那时,工作室只有几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张培训白板等简单设备,活动室就设在班组,资金来源则主要是少量的部门拨付。资金紧张时个人垫付部分费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他们的创新工作大都是在业余时间开展的。但简陋的设施、有限的资金、紧张的工作并未影响他们的创新工作激情。
2011年,内蒙古移动开展大型网龄客户回馈活动,一线人员发现客户的网龄必须经过人工推算才能进行,工作效率极低,严重影响营销活动开展。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李忠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连续三个昼夜没有离开工作室,饿了就用面包充饥、渴了就喝矿泉水,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和无数次程序修改试验,“实用信息管理系统”终于搭建完成并成功上线,助力营销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点燃“创新”激情
“能加入创新工作室工作,我特别骄傲,虽然我们的创新工作并没有额外的报酬,但我们却拥有了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报酬是眼前的,个人能力提升才是长久和无价的财富。每当一个创新成果研发成功并且被广泛应用时,我们是最开心快乐的,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岑春祥创新工作室”成员李海刚激动地对记者说。
“岑春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大多是内蒙古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的员工。这个工作室同样是受自治区总工会表彰的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
谈到工作室的发展过程,带头人岑春祥如数家珍:刚提到的李海刚,是内蒙古移动引进的专业型人才。这个1978年出生的年轻人专业能力强、爱钻研,两年前被吸收加入创新工作室。在内蒙古移动开展治理电话黑卡的行动中,出现了网络正常运转但应用操作不了的难题,在所有工作人员连续工作至凌晨3点未果的情况下,李海刚为了及时找到问题所在依然独自继续加班,通过反复测试认真仔细查找,终于在早上7点找到了故障原因,解决了问题。当大家来到办公室的时候,疲倦的李海刚在办公桌上酣然入睡。
而工作室里像李海刚这样认真负责、积极努力的人员比比皆是。
收获“创新”硕果
俗话说:“心在哪,收获在哪。”
内蒙古移动创新工作室的开展不仅充分调动了员工激情,更为企业带来了累累硕果。内蒙古移动最早的创新工作室——2007年成立的“孙卫国创新工作室”,凭借《WEB UI用户体验感知与定制平台》、《IVR语音办公系统》、《基于价值的全过程创新管理——营收资金稽核系统》以及云计算、供应链等项目多次获得国家或自治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成果……成为全区唯一一个通信运营企业的创新工作室。
“岑春祥创新工作室”成立仅3年就创新研发上线《搭建预警监控体系,推进运营数据分析精细化》、《依托“动态数据流技术”,实现“四维调控法”优化流量结构》、《基于智能终端版CRM的渠道营销一体化支撑体系》、《10086 CTI资源池研究与应用》、《经营分析系统搬迁、扩容项目》等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以智能终端CM和无纸化办公为例,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省纸张和存储费用500多万元、节省60余名稽核工作人员。
而李忠创新工作室仅仅“实用信息管理系统”一项,不仅提高了一线工作效率,每月还可为内蒙古移动节省营销成本20余万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风险,目前已在内蒙古移动各地分公司广泛推广应用。
让“创新之火”燎原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工作室也不例外。
当谈到创新工作室开展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时,岑春祥表示现在工作室成员主要都是单一专业线条人才,缺少综合型人才,这成为制约创新工作室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针对这样的问题,近年来内蒙古移动已多举措开展综合性人才培养工作。比如,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培训讲座、组织员工外出到先进省份学习交流和倡导员工自主学习等多渠道提升员工综合工作能力,以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说到这里,岑春祥骄傲地告诉记者:“2014年,我们工作室中有两个年轻人获得了OCM,成为了数据库领域的顶级专家。”
同时,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广大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文化、创建创新型企业,内蒙古移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创新工作室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从资金、设备、人员、场地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机制流程的不断完善确保创新工作的常态化。
据了解,如今除制定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外,内蒙古移动还在积极探索尝试建立积分机制、创建员工积分系统。通过员工创新项目积分,记录并反映员工积极创新工作成效,同时作为员工绩效、评优和日后晋级评职等相关依据。一方面鼓励员工积极挑战、勇于创新对员工给予正向激励,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企业创新工作室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
另外,内蒙古移动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公司还将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示范作用,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在云计算、大数据、双活系统架构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业务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公司乃至自治区的科技进步、管理提升贡献力量。”
采访后记:内蒙古移动创新工作室的成功就在于其实现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效提高了企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创新工作室形成的良性机制更点燃了移动人创新工作的激情,体现了企业对员工需求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可,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共进,进而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