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出品
3月10日,本报全媒体报道两会视频节目《新闻点评》录制现场。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白雪摄
主持人:白喜辉
嘉宾:孙甲
主持人:朋友们好!全国两会内蒙古日报全媒体报道《新闻点评》视频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节目开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件令内蒙古媒体人提振精神的事儿——昨天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驻地,亲切看望了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我区新闻工作者,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点赞,勉励我们进一步拓展思路、挖掘深度、创新形式、改进文风,以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的宣传报道,讲好内蒙古故事、传递内蒙古声音、展示内蒙古形象。
孙甲:是啊,王君书记对内蒙古日报社首次融合网络和手机报、客户端、微博、微信,实现3种文字、18个媒体全天候发布新闻的传播形式给予高度评价,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采编播人员点赞,感谢内蒙古的媒体为两会宣传报道付出的辛勤劳动。收到这个“赞”,相信大家的干劲会更足,全国两会报道一定会不断出新出彩。
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
主持人:分享了喜悦,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全国两会对于农牧业、农村牧区的发展都有哪些利好消息?
孙甲:农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又一个历史关口,“产业现代化”的背后,是“集约化”“市场化”“规模化”等等好多个“化”。如何加快这些“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等等。
主持人:对于新型城镇化,报告也传递出不少利好消息: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等等。
孙甲:内蒙古在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方面,也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种植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加快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绿色有机产品;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
主持人:我区提出今年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重点解决400万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保障进城农牧民工及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城镇社会保障对农牧民工的覆盖面,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探索农牧民工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等等。
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媒体报道很给力
主持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针对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意见建议。
孙甲:内蒙古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博士”马瑞强,2010年辞去北京一家国企的工作回乡创业。他提出了《关于加大开发“四荒地”水利设施配套支持的建议》;3月9日,罗海棠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完善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加大专项补贴力度;驻我区全国政协委员乌恩提交的《关于加强扶持边疆民族地区牛羊肉产业体系的提案》,引起了委员们的共鸣。
主持人: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也很给力。
孙甲:中央电视台3月9日新闻联播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经济日报》3月8日发表评论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绝不是小康社会,殷实富裕但环境污染也不是小康社会。这对农村牧区发展而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主持人:内蒙古广播电台在全国两会系列报道第二篇——《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中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要求迫切,最大制约瓶颈是水资源,畅通水利设施毛细血管很重要。
孙甲:内蒙古新闻网的“全媒体跑两会”有关农牧业现代化的报道,受到网民的欢迎。内蒙古日报社的纸质媒体图文并茂进行了报道,同时还把代表委员请到在北京设立的演播室,录制了音视频,可谓全媒体、全方位关注着作为农牧业大区内蒙古的这个重要领域。(《内蒙古日报》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吉莉 黄永锐 刘春 许晓岚 王远征整理)
点击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