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全国两会 > 分析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外媒观察:中国环境治理信心坚定
内蒙古新闻网  15-03-12 19:16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报告措辞展现领导人亲民形象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3月7日报道: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有权不可任性”,引来现场代表的笑声和掌声。这一措辞并非即兴。这反映出中国的宣传机构意识到,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而非报纸、电视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因此在宣传工作中更加注重面向中国6.4亿网民。李克强总理使用“任性”并不只是为了看起来“时髦、酷”,还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强烈地希望树立自己的亲民形象。

  经济虽放缓但人民生活改善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3月6日报道:李克强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就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13亿人的生活仍得到改善。比如,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提升。报告对上一年度的总结篇幅较小,而更多笔墨则着眼于未来一年的发展规划。中国总理强调,尽管面临的困难可能比上一年要大,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治理方面信心坚定路透社3月5日报道:中国改革的关键是整改工业部门,中国要着重解决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领导集团在治理污染和打击腐败问题上信心坚定,但治理污染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日本《朝日新闻》3月6日报道:李总理在表明治理严重大气污染的决心时,特别加重了语气,称“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并提出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排目标,而这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谈到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6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5日在人大会议上表示,作为打击污染“阴影”的斗争之一,中国将掀起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这让人们对北京治理环境的决心再次感到乐观。

  总理谈及腐败时措辞强烈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5日报道:在长达90分钟的报告中,李克强获得现场的人大代表近50次掌声,其中回顾去年施政成绩单时获得最多掌声。谈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部分,现场也多次响起掌声表示支持。李克强要求行政团队“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并强调“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他措辞强烈地表示,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公务员,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路透社3月5日报道:尽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但李克强也发誓要同污染和腐败作斗争。这是两项高度敏感的议题,已经成了公众不满的“避雷针”。

  官员懒政怠政现象或得到治理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6日报道: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对官员懈怠、懒散、不作为要曝光。同时,“任性”被党列为与贪污同等的恶习。他承诺要惩治贪污腐败,指责一些政府官员“懒政怠政”,在行使权力时“任性”。这是李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官员“懒政怠政”。

  英国《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从最近的一些报道看,造成经济放缓的不只有大的经济形势,官员们的懒政与不为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在中央反腐败重压下,地方官员出现懒政与不为。不难想象,反腐败令地方政商熟悉的交往范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对基层官场生态形成震慑。不过,这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2015年可能将遭到治理。

点击浏览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