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5全国两会 > 分析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网评:期待法治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灯塔
内蒙古新闻网  15-03-13 17:08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  
 

      ——2015两会系列评论之二十二

  “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02.3万件,判处罪犯118.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7.2%和2.2%”“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317件,其中纠正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审结一审民事案件522.8万件,同比上升5.7%”……今年全国两会即将闭幕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高法报告”,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中引发全社会聚焦热议。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实实在在的期待与愿景,更应成为一切司法机关认真遵奉的神圣守则。综观今年的报告,无论是着力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从制度上解决立案难问题,完善冤假错案复查纠正、国家赔偿、责任追究机制,还是落实禁止让被告人穿囚服出庭的规定,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实际上都是紧紧围绕“公平正义”这一目标改进工作,重点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在措施加码与制度完善中,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坚实步履,可谓清晰有力。

  回望2014年,呼格案的昭雪,曾让无数人感愤冤假错案的危害之深,也让更多人燃起对司法改革的信心与希望。当一个国家的最高法院院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及此案,并明确表示“目前正在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办案人员的责任”,人们看到了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法治正在一天天进步。“对错案的发生,我们深感自责”,这样的真诚表达,不仅丝毫不会给法院“抹黑”,反而映照出司法机关的崇高形象,必将唤起更多人身体力行,自觉站在公正的一边。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这是柏拉图的一句名言。公正,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公众对司法的最基本要求。而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除了来自全国法院系统自身的扎实努力,说到底还是得靠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庭审经过,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健全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处身无远弗届、无所不能的移动互联时代,唯有开动脑筋、畅通渠道、丰富形式,让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有效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真正筑牢司法公正的坚固防线。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全面依法治国被定义为“鸟之两翼”的重要一翼。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以公正的名义为法治燃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重任在肩。站在洪波奔涌的时代潮头,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劲儿推进司法改革,让司法公正不仅听得见、更看得见,法治就一定能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灯塔。宁采 

[责任编辑 张睿 ]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乔迁
舞起来扭起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剪影】商国是有我
晒晒节水妙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