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镶黄旗将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社组织作为推进牧区经济增长,促进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扶持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牧民群众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带领牧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政府引领,探索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近年来,镶黄旗把牧区专业合作社作为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和组织牧民有序进入市场,使牧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旗牧民增收、牧业增效的主力军。从而让牧民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团体作战”,使他们步入科学、规模、快速、高效的特色牧业发展道路。
为了扶持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旗委、政府强化管理为服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在资金、税收、信贷、经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照顾。同时,引导牧民围绕本地的特色产品、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兴办、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合作社发展,使牧区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市场逐步“无缝对接”,将合作社打造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引领牧民闯市场、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今,牧区专业合作社已逐步成为镶黄旗牧区经济中的一只强大生力军。
社员抱团,打造牧民致富增收新载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逐步凸显。生产缺技术、销售缺信息、经营规模小、抵御灾害能力弱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建立合作社可以激活农畜产品的流通,促进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抵御风险,抱团闯市场”达布森高勒牧业合作社青格勒图深有感触。目前,全旗有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303个,注册资金15394万元,社员2996户,带动牧民8078人,经营草牧场面积472.8万亩,分别占全旗牧户、人口和草场面积的48.7%、50.5%和64.4%。
合作社主要经营牛羊育肥、奶牛生猪养殖、奶食品加工、运输、饲草料基地建设、牧业机械及服务类等,这些合作社充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连接农牧户和市场,有效缓解了人力、物力、财力紧缺和信息获取难等问题,紧扣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会员提供经济和技术服务,与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不仅增强了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推动了农牧业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实现了土地产出高效化,大大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切实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倡导文明,构建农村牧区和谐新风尚。随着合作社的兴起,受益的不仅是农牧民的口袋,农牧民的脑袋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补充,合作社除了向社员讲授实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外,还向农牧民传递国家关于“三农三牧”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并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发展思路。
加入合作社后,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素质提升起来了,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新事物,头脑中融入了新理念。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牧民形成团结互助的关系,同时带动农牧民更好地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农牧民思想和精神面貌的显著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乡风文明,自觉服从大局,维护集体利益,参加公益事业建设的多了,促进了牧区生活安定祥和,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在新农村牧区建设进程中普及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科学文明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