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下午3时许,灯重新亮了,老人王凤娇抓起早已准备好的瓜子,想往吕强他们几个手里塞,可是一转身,他们已往楼下走。“大妈,有事打我手机就行!”楼道里传来的话,让王凤娇老人心里暖暖的。
老人是城关供电所旧城区抢修班的联系户,这样的联系户有五六十户,每个人都有抢修班长吕强的手机号码。只要拨通这个号码,抢修班总会随叫随到,分文不收。
抢修班主要承担旧城区电缆、配电箱故障等引起的停电抢修,居民家里的用电故障,并非抢修班的职责。不过,这个门槛正在被抢修班跨过。
说起这番变化,吕强说,是春节前的一件小事,深深触动了他。农历去年腊月廿三晚上,执行完抢修任务的吕强和同事们开着抢修车回单位。经过旧城区马桥街道时,被一位姓李的大爷拦下来:“我家停电了,你们能不能帮我看看?”吕强背上工具包,跟着大爷走进他家。他打开配电箱,发现是保险丝烧断,立即取出工具,帮助老人重新装好保险丝。灯亮了,正准备离开,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他又转身问大爷,刚才是怎么断电的?
这一问,牵出了困扰李大爷多年的难题。原来,李大爷孤身一人,由于是老房子,插座少,李大爷就买来接线板。从厨房到床边,接线板一个接一个,连了四五个。李大爷烧热水时,不小心水溅进接线板插孔里,“冒起一阵烟后,就断电了。”听到这里,吕强和同事干脆就地“抢修”,铺设一条新线路,取代接线板,忙活了大半个小时。临走时,吕强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说以后用电有问题,就找他。
这样的“分外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了。仅上个月,吕强就和他的同事们见缝插针,解决各类家庭用电难题近20起。(通讯员 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