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内蒙古新闻网  15-05-07 16:07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晒晒准考证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关于高考准考证的故事也越来越多。5月6日,41岁的呼和浩特市读者杜占江也参与到本报《晒晒准考证》的活动中来,分享了他21年前参加高考的故事。

  杜占江向记者展示了他在1994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如图)。记者发现,该高考准考证的纸质已经发黄,部分被水浸过,当初贴的照片还是黑白的,关于考试时间、考场等说明的字迹还清晰。与现在高考准考证不同的是,名字为手写,考试时间为7月7~10日。考试科目分为8类:语文(汉语文)、化学、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外语听力测试、蒙古语文(朝鲜语文)。

  “1994年的高考,对我来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所以我就把这张准考证收藏了起来。”说起当年的事情,杜占江感慨万千。“1993年我高考失败,当时家里为了供我和姐姐读书,已经欠了不少外债。我打算出去打工,但父母不同意。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己出去临时打了两个月工,挣了学费才回来复读。”

  两个月后,杜占江拿了自己辛苦挣来的400多元钱,回到了乌兰察布盟商都县二中复读。那一年,他起早贪黑,只为了能在这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比拼中取胜。即使高考那几天多吃一个馒头,都算是给自己的“福利”。

  高考结束,杜占江也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旅游、睡觉、玩耍,而是一边在工地打工,一边等待高考分数发布。“当初没有电话查分、网络查分这么先进的手段。临出分数那几天,我们每天守在学校的传达室。当分数下来找到自己的分数条后,我差一点跳起来,我的分数超过了分数线40多分。”杜占江说到此处还是那么激动。

  当天,他用临时打工赚来的钱请同学们吃了一顿猪肉烩菜,还买了一个大西瓜去县城的舅舅家报喜。第二天又急忙赶回家,给父母通报喜讯。当母亲放牛回来得知他考上大学后,高兴得手舞足蹈,逢人便“炫耀”,当晚还宰了一只老母鸡庆贺。“要知道我是那个小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

  现在的生活虽不算富足,但也稳定安逸。这一切,都得感谢高考!”杜占江说道。文·摄影/记者马丽侠

[责任编辑 张睿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