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5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
内蒙古新闻网  15-06-04 11:03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东方在线  
 

   而像这种直截了当的直观判断,论证起来非常有难度。学生丙说即使不用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改变了。丙的意思好像还没有说完,还话里有话。丙的言外之意就是书信背后的某些东西其实没改变。那么,丙之所以不把这个话说透,是因为丙是材料中的人物,而材料中所有人物说的话都是命题老师给出的。换句话说,丙说的话一定是所有人当中最有道理的,因为他把甲乙两人的话都综合在了一起。甲只强调书信背后的本质没变,书信不可能被替代。丙的言外之意就是形式虽然变了,但是后面的很多东西没变,这跟甲是差不多的,但丙不像甲那样,甲认为书信不可替代,而乙认为书信可替代,丙说其实今天书信确实也可替代,但是书信背后的东西不可替代。

  丙的话把甲和乙都说明白了,同时又往下深入了一层。这种关系提示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一个关于向外转的社会生活问题,也就是我们如何去处理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看待它。我们之前也讲过,凡是遇到类似这种跟形式有关系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应该想到两个字——本质。

  同时,我们必须还要想到两个关键的名词——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三个维度——背景、主体、动态过程。思维方式思考完成,就该考虑思想方法(你个人的思想有多深刻)了。我们之前也讲过,凡是跟这种所谓的科技发展、现代化发展有关的东西,其背后都有本质——人性或民族文化结构。

  回到题目中来,今天我们写信用的大部分都是e-mail,很少用笔去写了。或者我们跟其他人交流的话,会发短信、打电话。这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已经开始摆脱乡村式的,通过邮寄的方式沟通的方式。但是,任何科技的进步背后都是有一定的不变性的,而这个不变首要的是人性不变。当你去跟别人打电话的时候,或者你以前跟别人写信交流沟通的时候,人性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的。只要你去与人沟通,无论你是写信还是打电话或发短信,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守交流原则——真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不可能改变的,而真善美都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

  今天我们可能不再写信,我们可能是发短信、打电话等的方式,而这些沟通方式背后的民族文化结构没有变。写信交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个传统:我们特别希望与我们周围的人,保持那样一种极为亲密的关联,哪怕我们两个相隔很远,只要我们曾经有过一段感情,有过一段交往。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无论我们相隔多远,只要我们之间有过关联,我总是不希望跟你失去这样的关联。所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结构中有一种非常可爱的“性格特点”——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们熟悉的那些人。清楚这个意味之后,我们发现这道题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形式发展背后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这样一个简单命题,但本质上考查的是思想方法,也就是你如何看待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举过乔布斯的苹果,举过“微博”“微信”等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可以引领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新工具。这些东西从来没有但其实古已有之,因为这些所有新的形式,都是我们之前不曾预料到的。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大家(包括妈妈、姥姥在内的很多家人)都在用QQ彼此交流。所以,我们发现这些科学技术已经无孔不入地泄入我们的生活中。但有一点没变,他们谈话的内容还是从前的内容,还是从前记忆中的两个老人在他们的乡村世界里所谈的家长里短的话题。

  总而言之,无论科学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背后的内容不会被压掉。

  小结:我们在写一篇议论文的时候,可以写一个论点,但这个论点一定要非常精彩。最好写两个论点,但这两个论点之间要有详有略。

  这篇文章很适合选择一个转折性的论点。先用最简单的话,直截了当地把这件事说清楚:首先必须承认形式确实在变。接着概括形式变了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来简单分析。)形式的变化对人的好处。从人的角度讲,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虽然人与人之间一直都在交流,但是有了这种新的形式,交流的速度和效率就成倍地提高,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的角度讲,方便了社会生活。从国家的角度讲,更容易使百姓的声音极快地传到决策者的耳中、眼中,让他们能够作出有效迅速的判断。

  最后,话题一转,就产生了第二个论点。此处丙没说完的话非常关键,丙的论点有两层意思,他的话语背后已然包含着甲、乙两人的内容,因为甲乙二人的话都太片面,太个人感情化了,没有一种公平的态度和理性的态度。丙把二者的观点综合在了一起。他承认,现在已经不太用笔写信了,也不能说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改变了,此处他的话其实没有说完(书信的形式改变了,背后什么东西没变呢?)。话题一转,背后不变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秉持着那些人性中的美好,比如说真诚、善良。还秉持着一种民族文化结构。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