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红山区用三年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内蒙古新闻网  15-06-16 11:52 打印本页 来源: 红山晚报  
 

  在优美宜居的环境里生活是农民期盼已久的事。为了尽快呈现农民期盼的景象,红山区特意规划实施村容整治、公共服务改善、乡村文明提升等五项工程,力争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具有红山特色的美丽乡村。

  6月7日,记者从红山区宣传部了解到,红山区针对农村实际,实施规划指导、村容整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乡村文明提升等五项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在村容整治方面,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四清四建六化”行动。四清是指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清理残垣断壁,清理杂物,清理庭院。四建也即各自然村至少要建一个地坑式垃圾点,联户建排污系统(排污管道和化粪池),建公厕及活动场,并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由村级组织保洁收储、镇街中转、区城管局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六化即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序化。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突出“文化旅游带动型、产业支撑型、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型”三条发展路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文化旅游带动型路径上,重点打造东南营子、东三眼井村、三道井子等行政村。同时,重点将东南营子等村打造成文化旅游带动型示范村,把黑沟门村、柳条沟等村打造成体验观光型示范村。
  另外,红山区除了对村容整治和产业发展工程进行规划指导外,在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上,规划指导各村建立文化室、文体广场,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培育特色农村文化,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公共服务改善工程将重点在加快构建农村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救助、权益保障体系下工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城乡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