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5年食品安全周启幕 伊利分享互联网+食品安全经验
内蒙古新闻网  15-06-16 13:0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6月15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8个部委、单位联合举办的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正式启动,来自各部委、企业、媒体等数百位代表围绕“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的主题在多个分论坛进行了经验交流。

  其中,随着当下“互联网+”热度的不断攀升,关于如何运用“互联网+”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成为现场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此问题,作为优秀企业代表受邀出席的伊利集团提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食品安全”经验:“全链、预判、沟通、开放”,最终目的是通过运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全球领先的数字化食品生态系统。

  而作为工信部确定的国内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有着丰富互联网实践经验的伊利,其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做法也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成功的企业永远一定时刻着眼未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这句话可以作为伊利全产业链数字化的题眼。和其他行业相比,乳业产业链条长,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对此,伊利集团介绍了第一个经验,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全产业链的管理。

  伊利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动手早,已经营多年。目前,伊利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追溯程序,从每头牛耳朵上的数码耳标,到原奶收购车辆的GPS跟踪,再到原奶入厂后的随机条形码、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伊利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预判,伊利集团介绍的第二点经验,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风险预判。通过大数据等IT技术进行因子分析,预先识别关键风险点。今年年初,伊利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宣布共建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将通过建立网上数据库的筛查和预警体系、分析乳业全产业链的潜在风险,识别关键风险点、影响因子和风险等级等,建立起贯通全产业链的全球性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的最终用户是消费者,什么样的食品安全能让人满意,这个得由消费者说了算。伊利经验的第三点正是沟通。伊利通过“互联网+”建立网上生态圈,与消费者无障碍沟通在消费者习惯洞察方面,伊利首先运用“互联网思维”率先搭建了行业领先的品类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一套渠道标准;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上,在“互联网+”生态圈战略下,伊利积极探索基于公司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数量庞大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的大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互联网最新科技产品,持续洞察研究消费者需求,改善消费体验,创新与消费者沟通互动方式,服务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实现精准营销和供应链运营优化的目的。

  “互联网+”本质上是跨界合作。论坛上介绍的伊利经验的第四点就是“开放”。伊利与中国目前的互联网三巨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都达成了全面合作关系,将这些互联网巨头“线上”的优势与伊利“线下”的优势结合了起来。实现强强联手,在未来用体验更良好的服务方式,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创新精神的产品,提升品牌忠诚度,提升公司长远发展能力。

  “‘伊利经验’在‘互联网+食品安全’领域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于它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用互联网技术保障食品安全,这是互联网+在食品领域运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参加论坛的有关专家表示。

  据悉,伊利已经确立了“建立全球领先的数字化食品生态系统”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规划,并已在全球著名的IT管理咨询公司德勤的协助下开始实施推进。接下来伊利将打造一个“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敏捷化”的产业链一体化平台,通过运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动业务的创新和服务的升级,致力实现全产业链的可视化和信息化。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