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脏兮兮的,现在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打扫,村里干净了,我们感觉很舒服,住得很开心。”6月2日,记者来到音德尔镇小城子村,村民汪老伯深有体会地说。
在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中,扎旗突破传统建设模式,以“四清、四改、四化”为主要内容,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做到村有规划、屯有标准、户有要求”,整合资金、人力、物力,重点打造11个盟级村容村貌整治示范嘎查村和98个重点嘎查村,形成集生态秀美、村落整洁、产业富民、乡风文明于一体的美好乡村综合示范带。
村容整洁环境美
“快,水泥跟上!”“好嘞!”巴彦高勒镇永合村路边,修建路边沟的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红砖砌好的基底就一溜儿排开了。另一边,几台挖掘机隆隆作响,正在为新建垃圾场而忙碌。
记者走进巴彦高勒镇,这里大村小屯,早就不见了“柴草垛乱堆,垃圾随风飞”的现象,看到的是家家户户摆放整齐的秸秆包、路边柳树映衬下划一站立的垃圾箱。“你看这环境好了,老百姓也舍不得糟蹋。特别是发展庭院经济以后,大家都看到利用庭院的好处了。”巴彦高勒镇党委书记刘国民笑着说。
记者在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办公室看到了村容村貌整治的最新数据:98个嘎查村危房改造已打地基177户,完成框架结构136户,主体完工11户;街巷硬化完成路基246.71公里,完成路面55.865公里;计划新建的8个嘎查村幼儿园、61个标准化卫生室,目前已完成选址和前期手续办理,正在进行实地核查;村屯绿化共栽植山桃稠李、银中杨、松树、金枝垂柳等树木113.38万株……
产业富民生活甜
扎旗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综合示范带建设的重点,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
“前些年,乡亲们都采用传统的种地模式,常常是丰年有收入、欠年难保本。自从2010年成立了合作社,我们按照绿色水稻的标准进行种植,水稻的质量、产量、收入都提高了。”音德尔镇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老社员田光荣说起种水稻的变化头头是道。如今,该镇已经有4个嘎查村的100多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4万亩、有机水稻1400亩。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上当地充足的阳光、显著的昼夜温差,肥沃的黑土地,使得这一地区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占尽先天优势,“银珠大米”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再获金奖。
乡风文明身心悦
农家书屋里各类书籍摆放整齐,雨天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看报;农村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扎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着力健全村内文化、议事、休闲娱乐和便民服务等活动场所,每个嘎查村均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起了休闲健身广场;建立“最美家庭”光荣榜,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创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还不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前,村子里的人们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就少有其它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儿空余时间跳舞、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生活的变化,新林镇党委宣传委员李晓燕颇为感慨。 (驻站记者赵瑞通讯员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