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开启致富路
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赛风武五年前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家庭年收入仅5000元。如今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农牧民经纪人了,年销售 “双信”浓缩料1800吨左右、“双信”蛋鸡雏24万只左右,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典型。说起他的致富之路,首要感谢的就是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下乡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三牧”,提高我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和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多年来,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以已有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基础,派遣专家讲师团及科技人员深入基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科技入户等形式,在全市12个旗县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
紧跟市场风向标 做强农业产业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消费市场越来越大,“赤峰小米”、“赤峰绿豆”等作物在杂粮市场上悄然走俏。为抓住机遇,将我市的特色有机产品推向大城市的餐桌,打出赤峰自己的品质和品牌,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农产品产业经济所利用京蒙合作项目成立了商贸有限公司,借市场经济的“东风”,谋农牧民的“实惠”。
据了解,该公司在北京、赤峰新区、克旗达里湖等地建立了品质赤峰推广中心。推广中心组织参加北京、天津的大型活动6次,累计展出展品2000余种,销售额120余万元。有30家合作社和企业共计600多种产品入驻赤峰推广中心,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销售额达到150余万元。2015年,公司预计将在赤峰落实50万亩可追溯杂粮生产基地、2万头(只)放牧牛羊可追溯基地、达里湖天然野生鱼可追溯基地,同时入驻2家以上大型超市。
农牧业科研人才队伍、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水平不断攀升;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送智”工程,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下乡入户活动得到了农牧民的一致好评,农业人才利用科学技术助推农村牧区经济健康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的作用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