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新小学举办庆祝孔子诞辰活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新小学,每天清晨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弟子规》、《论语》、《道德经》、诗词歌赋等国学经典,源远流长的国学氛围随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弥漫至整个校园。
从2009年开始,新城区海新小学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逐步引入实践教学当中,不仅传授国学文化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德行礼仪。几年来海新小学国学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陆续被授予“内蒙古书法实验学校”、“内蒙古美术实验学校”、“呼市太极拳训练基地”、“呼市国学教育基地”等称号。
尝试由一本《弟子规》入手
“《弟子规》是一本童蒙养正的书,虽然只有1080个字,但是内容囊括了孩子应该学会的做人做事道理,比如仁爱、礼仪、孝悌、尊师等;而这些正是当下孩子们所缺失的。作为教育机构,学校有义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孩子懂礼、知礼、守理的内在修养,所以海新小学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及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国学经典去糟取精,并逐步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海新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刘春云说。
小学生进行茶道展示
在海新小学,诵读国学经典读经典是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必修课,而更多形式的国学教育则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融入日常教育,比如国画、书法、音乐、舞蹈、太极拳、刺绣、茶道、剪纸等等,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国学特长。
目标国学教育日常化
2014年9月新的学期开学了,海新小学在新招收的四个一年级班级中选择了一个班级建设国学试点班级。这个班级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也把国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为此学校专门从马来西亚孔子学院聘请了一位专门教授国学的老师,从孩子的行卧坐走入手,完全按照传统的礼仪方式培养。
学校这一大胆尝试,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经过几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9.5%的家长都愿意孩子留在这个班,而孩子们的表现,也说明了融入国学教育的成功,大家一致反映,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试点,与其他3个平行班相比,这个班的孩子纪律性更强,也更加知礼守礼。与常规课程授课相比,学生在国学教育课上表现得更为活跃。
学校的各种活动也都围绕国学教育开展,比如学校打造了“儒济”、“京韵”、“纸鸢”、“丹青”、“醉墨”、“云剪”、“邮宴”、“年岁”等19个中队;每逢9月28日,学校都会举行纪念孔子诞辰活动,而开设的国画、书法、太极拳、民族民间舞、二胡、雅乐合唱团、“民间造型”艺术团等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达到100%。
担忧国学教育缺少承接
如今,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家庭小环境,都逐渐意识到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重要性,但是当下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是集中在小学阶段,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缺少承接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忧虑所在。
学生认真进行国画创作
海新小学国学试点班国学老师王佳美:“近年来,呼和浩特国学学习氛围日渐浓厚,但是师资短缺以及缺少承接是影响国学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中学阶段孩子们身心思想快速发展,更容易浮躁和逆反,我很担心孩子们随波逐流。”
海新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刘春云:“目前呼和浩特地区还没有一所中学把传统文化课作为系统课程开设,所以我十分担忧孩子们进入中学以后会因为没有承接学校而中断学习,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忧虑所在。所以应当呼吁中学直至大学阶段都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设计一套系统的规范性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国学文化传承的社会的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