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互联网+开启智慧生活
 

  高效服务民生

  当智慧项目融入城市的各个领域,会让过去难办的事情变得便捷,市民解决问题的呼声迅速变成被改善的民生。

  “是啊!现在到社区办事,省事多了,不用跑东跑西,一键搞定。”家住呼和浩特市中山路健康社区光华小区的邢先生深有感触地回味说。前几天小区管道漏水,本以为要跑多个相关部门协调关系才能解决,没想到来到办事处反映情况,将问题交到“智慧赛罕”指挥中心,几分钟就有人回复。该中心管理人员王玮说,中心已经帮助居民解决了百灵小区的饮水问题等不少民生大问题。

  从事首府城市建设管理和研究近50年的老城建工作者王维珍感慨颇深,以往呼和浩特市城区周边的马路井盖丢失频繁,但因为城中村和市区交界地段区划不明确,有的是开发商改造项目没有交接到城市市政主管单位,致使许多井盖归属单位不明。现在有了城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就大不一样了,只要马路上出现井盖丢失或损坏,不过半天,就有人会上报专业部门解决了。除此之外,大量困扰市民生活和出行的诸如马路摊贩、店外出摊、道路塌陷等城市管理问题都会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久等公交是个烦心事,早了遇到雨雪天会遭罪,晚了又会误点。在包头,这些已经不算个事。打开手机微信,加入“包头公交便民查询”公众服务号,登陆公交查询界面,在家就知道想要乘坐公交车的位置、到站时间,可以掐着时间乘公交。在包头市,智慧概念不断延伸,打车、家政、旅行等可以做出便捷的选择。

  在鄂尔多斯,智慧公安更是赢得市民的称赞。该市的148项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网上预约、办理,为市民省去了东奔西走的麻烦。赢得赞誉的还有乌海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成立2年来,该中心接到百姓诉求45377件,督办21552件,办结20352件。如此办事效率,没“智慧”又怎能实现?

  还缺一些智慧

  6月2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互联网服务业,智慧生活,着力构建盟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法治、智慧家居等,加快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公共服务一卡通应用等,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旅游等公共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积极发展区域化线上线下结合平台服务,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优质服务。到2020年,建成更加普惠的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一批批智慧项目建设的不断提升,智慧项目的建设中还要厘清哪些问题? “在近年的实践中,深感在各地使用智慧软件面临诸多问题。”华康移动医疗总经理刘波表示,当前许多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很多智慧管理系统与原系统无法对接,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整个服务功能链条不完善,用户使用起来还是感觉不到便捷。

  内蒙古大学李树新教授认为,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可能出现过度依赖投资、硬件与软件错位、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他期望在未来的智慧项目建设中,能更多地纳入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形成一种科技型、管理型、人文型、智慧型有机结合和包容发展的模式。

  对此问题,内蒙古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莹认为,目前,科技型智慧、管理型智慧项目建设日益普及,但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的人文型智慧项目建设还不太凸显。城市生活不管植入什么样的智慧,都要把老百姓的切实感受放到第一位,让百姓享受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才是智慧发展的根本。

  “把信息化更好融入城市生活,还需要以人为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将信息化与文化、信息化与生活服务更好地结合,加强政府、企业、居民协作互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居民幸福感。”天莹说。(记者 皇甫秀玲)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