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我在呼和浩特炼油厂厂区内的一个建筑工地干活时,从8米多高的外架上摔下来,当时被施工单位送到医院救治,治疗了1个月我还不能出院,施工方就给我停了医药费。”6月19日,从洛阳来呼和浩特打工的朱世涛向本报反映。
当日上午,记者在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见到了朱世涛,他告诉记者,他是今年4月份从河南洛阳来到呼和浩特打工的,施工单位是中国石油第一建筑公司在呼和浩特炼油厂的施工项目部。当时他被诊断为腰椎横突骨折、右肩等多处骨伤,随即办理了住院手续,医疗费由他所在的施工队支付,从6月11日以后,他所在的施工队突然停止了支付治疗费用。“我在工作过程中受伤,应该算工伤,可是施工单位却并未给我申报工伤,也没有按照工伤待遇处理此事。由于没有及时交治疗费,我已经被停药1周了。”6月19日,朱世涛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朱世涛今年25岁,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个人将他和妹妹抚养长大,现在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都靠他外出打工。他受伤后,他所在施工队的一位孙队长一直负责支付费用和接洽相关事宜。
当日,记者在朱世涛的亲友指引下,见到了穿着中国石油第一建筑公司工作服的孙队长。他称,朱世涛的亲友已经将此事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反映过,他建议朱世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随后,记者又找到中国石油第一建筑公司设在呼和浩特炼油厂南侧格尔图村的项目部,没有见到相关负责人,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项目部张姓负责人的电话号码,记者拨通电话后表示就朱世涛受伤一事预约采访,对方称他不清楚此事,随即就挂断了电话。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事仍未有最新进展。(记者廖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