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鄂尔多斯分社记者郝雪莲(右一)一起看稿件素材。杨锦佩 摄
一篇难产的稿件
采访中,社里发来信息,问能不能当日下稿。想到我们来的路上约定的当日采访当日成稿的宏伟目标和决心,我俩毫不犹豫地说能。可是到了晚上,着手写稿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时答应得有些“冲动”了。“眼高手低”这个词在那一刻显得那么真实。我们的采访对象马林是一个非常叛逆的男孩子,在他身上,有不好好学习整天和老师对着干的顽劣劲,也有执着于创业的精神头,还有对于父母的那份他不想挂在嘴上的孝心。在马林的学校生涯中,高中曾三次被学校开除,到了大学后又自作主张地主动退学,但是,这个离经叛道的男孩子却热衷于自己创业。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人物,我们的落笔点应该放在哪里,立意在哪里?我们不想让我们的作品给正在上学或创业的年轻人以误导,让他们觉得离经叛道是一件好事,但马林执着的创业精神确实值得提倡。说实话,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个剖析采访内容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时间却毫不留情地飞速流逝。
晚上九点,我们的稿子才只开了个头。
晚上十点,电脑键盘上,我们手指如飞。那时那刻,我们真的不淡定了。想到部门主任不能休息等着审稿,想到夜班的同事可能要因为我们这篇稿子的“拖累”而按时下不了班,想到如果稿子写不好就会辜负社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头上冒汗了。
晚上十一点,终于完稿,心里如释重负的同时,充满了愧疚,很想对一直等这篇稿子的所有人说声谢谢。
令我们欣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看到报纸的同事、被采访对象以及当地带我们采访的宣传部门的同志纷纷打电话,为我们的稿件如此迅速见报点赞。顿时,我们的全身又充满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