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安全扶手、坡道……这些为方便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而设置的无障碍设施,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性化关爱和理解。作为一个有着18.6万残疾人和近40万老年人的城市,怎样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和顺畅?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首府在无障碍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整个城市的无障碍水平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于不少肢体残疾坐轮椅的人,最怕的是公共场所没有专设坡道。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大型超市和银行发现,多数都没有供轮椅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日前,在我市鄂尔多斯大街上的一家超市,记者仔细寻找后发现没有可以供轮椅顺利通行的无障碍通道。为防止购物车被盗,出入口处原本可以勉强通行轮椅的斜坡上,设置了栏杆,使得轮椅无法通行。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商场应该设置无障碍电梯,入口净宽应在0.8米以上,电梯内应设有服务盲人朋友的音响提示和服务坐轮椅者的低位按键。那么,情况如何?
走进我市中山西路的一家大型商场,升降电梯按键勉强能让一个坐轮椅的人触碰到,但并没有语音提示。“很多商场的电梯都没有语音提示,有些商场的电梯轮椅根本进不去,甚至有几家商场根本就没有电梯。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就更少了。”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王青无奈地说。
“其实,配备无障碍设施的成本很低,主要是意识问题。”市政协委员、市残联副理事长董乌云说。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我市一些主干道与人行道之间的“落差”很大,在无障碍通道入口没有得到平缓处理。这对轮椅和婴儿推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盲道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区主要道路上基本都有盲道,但有些连贯度不够,有些被占用,难以真正发挥导盲作用。
在锡林南路记者看到,一段不足百米的盲道上,就停满了汽车和电动助力车。盲人按摩师李师傅说:“在盲道上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平日里一个人的时候很少走盲道,障碍物真的是太多了。”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公交站台,都没有看到无障碍通道。如果残疾人要上车,必须靠多人帮助,才能将他们和轮椅抬上车。因为不方便乘坐公交车,他们大多数选择乘坐出租车出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坐轮椅的残疾人都有过打出租车遭拒的经历,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因为残疾人动作慢,轮椅放在后备厢里也难以完全闭合,很多司机都不愿载残疾乘客。”的哥王师傅坦言,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如同收入,载残疾人由于会消耗过多时间,因此他们并不是太愿意载这样的乘客。
盲人过马路必须依靠信号灯提示声,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首府街头,这样的设施也是少之又少。“没有提示音,盲人们就无法知道何时可以通过马路,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市民刘先生说。
近年来,政府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新批新建公共设施、商业建筑的无障碍设施都有明确规定;而对一些老旧建筑则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地进行补充完善。
“我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个社会综合工程,涉及的相关单位众多,目前我市更应关注公共场所整体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比如盲人自己在室外或室内该如何行走等。无障碍设施包括了无障碍通道、电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等多种设施,每一样都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董乌云建议,政府不仅要建好无障碍设施,更重要的是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提高这些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应建立无障碍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则表示,对城市建设的无障碍设施,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部门加强管理、社会加强关爱,让这一个小小的缓坡折射出首府良好的精神风貌来。
(记者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