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本土满族作家刘芳创作的《爱的草原》问世
内蒙古新闻网  15-07-13 17:2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后记

  父亲的话:

  满族有句谚语:“塔拉(满语:草原)就是牧民眼里的额娘(满语:母亲)。”

  蒙古族有句谚语:“星星是天空的光彩,草原是牧人的生命。”

  两个民族,两句金子般的谚语,表达了同样一个意思,草原是两个马背民族心目中共同的长生天。

  我对这两句谚语有着特殊的情感。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读初中、高中时,内蒙古有一本我特别喜爱的文学刊物,那就是《草原》,我每期必读。这本散发着纸香、墨香、字香的书,我越读越上瘾,我从书中闻到了浓浓的草原花草和泥土的香味。从《草原》这本书中,我先后读到了玛拉沁夫、敖德斯尔、扎拉嘎胡、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安柯钦夫、敖斯尔、孟和博彦、照日格巴图、朋斯克等我区不少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还有一些描写草原生活的其他民族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蒙古族民间故事《巴拉根仓的故事》,我也非常爱读。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草原,向往着草原。

  工作后,我先后当过中小学教师,在文化馆和文化局工作过。那时我所在的和林格尔县属于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管辖。由于工作职务的关系,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就经常参加盟里的一些文学、戏剧创作会议。盟文化处常把会议搬到一些草原苏木(嘎查)召开,组织创作人员到草原体验生活。我先后去过辉腾锡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四子王旗草原、苏尼特右旗草原、乌珠穆沁旗草原、坝上草原等地,接触到了许许多多豪爽、淳朴、善良的牧人。去草原的日子多了,草原的蓝天、白云、淖尔、蒙古包、碧绿的草滩、珍珠般的牛羊、高大的骆驼、悠扬的牧歌、飘香的奶茶……使我迷醉。后来,我又有幸参加了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召开的戏剧、文学笔会。会议几次组织作者们去草原采风,使我对草原的感情更加强烈了。再后来,在暑假我就带上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多次到草原旅游,和草原的孩子们交朋友,女儿也喜欢上了草原。也就在这期间,我们在草原上看见了成群可爱的黄羊,同时也目睹了汽车上拉着的死在枪口下带血的黄羊(那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听牧人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城市里的盗猎者(并不是真正的牧民),趁着黑夜开车溜到黄羊出没的草原,开着车灯引诱黄羊往车灯处聚拢,随后一只只无助的黄羊便纷纷倒在了埋伏在附近的盗猎者的罪恶的枪口下,悲哉!

  草原上的美景,蒙古包里的牧人,还有发生在草原上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时触动着我的心,就试着写了一些草原的儿歌和反映草原儿童生活的小说,在区内外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给了我继续创作草原作品的勇气和自信。

  女儿的话:

  从四五岁时起,由于母亲在一个较远的学校教书很忙,家里没人照看我,我又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自然就多了跟随父亲外出开文学创作会的机会。每次在会上见到父亲那些友好、健谈、风趣的“笔杆子”叔叔阿姨们,听着他们娓娓道来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奇传说、美丽的风光……我都是魂牵梦绕般地神驰向往。

  渴望中,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父亲带我去了一趟锡林郭勒盟的蓝旗草原。哇,草原真美!如诗画一般。绿草滩,白羊群,撒欢儿的牛犊,飘着花纱巾的牧羊姑娘;弯曲曲的闪电河,黄灿灿的金莲花,座座大蘑菇似的蒙古包,丛丛摇曳着一尾尾穗梢的芨芨草,朵朵花瓣间芬芳着浅蓝色花蕊的马莲,束束迎着骄阳婷婷绽放的山丹丹花,对对留恋花朵翩翩起舞的紫蝴蝶;还有草丛中偶尔窜出的野兔,扯开嗓子欢叫的绿蚂蚱,低空婉转逗唱的百灵鸟……第一次喝到了醇香滚烫的奶茶,品尝了舒软融口、唇齿留香的乳白色奶皮子,吃到了汁鲜味浓的手把肉,就着野小蒜咀嚼的风干牛肉等……五年级的暑假里,父亲又带我去了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参加了那达慕盛会,这样我对草原的印象更深了。草原是那么的雄浑壮阔,草原人是那么的热情豪放,草原的一切是那么的诗意般瑰美醉人。从草原回来后,我写了《额吉的热奶茶》、《亲亲小山羊》、《灿灿山丹花》、《穿上了蒙古袍》、《我有了蒙古名字》等几首小诗和几篇作文,并在报刊上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对草原的爱的抒情。

  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报社和电视台从事了记者工作,由于职业的特点,腿长了,眼宽了,接触草原的机会多了,这时父亲也已退休,就不再是他带我,而是我带他游草原了。

  几年来,我带父亲游了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草原,赤峰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呼伦贝尔的乌兰毛都草原、陈巴尔虎草原等。这些地方不但“风景这边独好”各领风骚,而且不论是芨芨草尖上、马莲的花蕊心、清澈的淖尔畔、蒙古包的炊烟里,还是飘逸的马鬃梢、飞舞的敖包彩帆顶、勒勒车的轮辙下,都无不香溢着草原圣洁的生活味道,流淌着蓬勃不息的生命魂泉,让人血脉律动、心灵升华。

  在草原深处一个嘎查的蒙古包里,我们喝上了一位老额吉为我们特意熬煮的醇香的珍珠奶茶,在静静月夜的草滩柳影下,我们无数次迷恋老阿爸酒后为我们拉响的马头琴韵,梦幻上了年纪的老牧人讲述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草原人打狼的惊险搏斗、黄羊群迁徙的趣事传奇,热闹过隆重激情的那达慕,惊心过激烈壮观的牧人套马大赛……在草原的日子里,我还和嘎查的额吉学过挤牛奶、剪羊毛。父亲更有意思,忘记了花甲之年,在嘎查里专门找那些草原孩子们玩。他和孩子们在草滩上打滚儿、摔跤,一起采沙葱、吃肉干,学小羊羔咩叫,仰卧在草丛中看蓝天上的白云飘动,听百灵鸟飞转唱歌,给孩子们分吃我们从呼和浩特特意带去的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向他们学唱蒙古族儿歌,学跳蒙古族舞蹈……童心、童语、童趣在父亲身上得到了天真烂漫的展现。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祭敖包、采蘑菇,听他们讲和大人们一起维护草原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惊险故事。在锡林郭勒盟沿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乌兰布统草原,听当地牧民讲述草原人民为治理京津风沙源种草、植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动人事迹。一位牧人说出了草原人的心里话:在享受蓝天、碧草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草原的守护者。不论在哪处草原,我们都会看到高草滩上、沙丘坡处一台台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这是草原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营造绿色生态,利用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家园迈出的坚定步履。

  草原人在禁牧、休牧、轮牧、搬迁,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草原人对草原的无尽的爱,而爱的草原又给了草原人永恒无私的爱的回报。

  父女俩的话:

  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所亲所爱,我们心里有一种情感上的冲动,萌发了一股创作欲望,觉得不把草原上的这些事写出来,心里就空荡荡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过意不去。于是我们父女俩就回忆、整理从草原采来的写作素材,决定写一篇反应当代草原孩子们对大草原的热爱,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题材的小说。经过反复构思、推敲,就写成了《爱的草原》这篇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近似电影文学的小说。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著名诗人、词作家、书法家火华老师为书名题了字;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阿尔泰老师在百忙之中为小说写了序;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李悦老师以及中国国画院院士、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靳立成老师对小说做了指点;感谢远方出版社为小说出版的大力支持。

  《爱的草原》和读者见面了,写的和想的还有很大的距离,就请智慧的读者们品评吧。

2011年10月6日

于呼和浩特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感受边境城市风情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