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7.74%的发生率 大学生怎样对网瘾说不?
 

拒绝网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五位一体”干预向网瘾说不

  课题组提出,预防为主、及早干预应该成为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田常青介绍,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多为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

  研究显示,网络成瘾大学生中男性占67.90%,女性占32.1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此外,研究人员未发现大学生专业、文理科、年龄以及大学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不同与网瘾有关,但发现来源于乡镇及以上来源学生较乡镇及以下的学生网瘾发生率高。

  “我们在调查后发现,男性、大学二年级学生是网瘾的高发人群,所以对这部分人群应格外注意,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和人生规划指导,以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课题组成员田常青说。

  如何有效预防,及早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陈丽霞给出建议:“高校应该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问题筛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现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

  同时,她还表示,要加强网络教育和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网络知识宣传、网络心理讲座、网络心理咨询等活动,使大家能够识别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在一定的人格特质下,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人员表示,单一的干预,效果存在局限性。 “我们要构建个人、家庭、学校、专业医疗机构、社会相结合‘五位一体’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全方位考虑影响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研究人员着重强调。

  专家表示,有些家长对待这一问题往往急躁,总是采取严格管教、强制关掉电脑、数落孩子等做法。事实上,正确的方法是和孩子平等对话、转移其兴趣点、鼓励其社交的方法,帮助孩子防治网瘾。

  此外,田常青表示,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之间也应该形成联动机制,使网络成瘾大学生及时得到专业治疗。毕竟,对于已经成人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和专业医疗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记者 许晓岚)

  评论:青春不该这样浪费

  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母亲对自己成天搂着电脑不放的儿子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谈一场恋爱,不去尝试没试过的生活,只是每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情……你要青春有毛线用。这话说得犀利,直戳当今很多年轻人的痛点。

  十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终于考进了理想学府,人生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回想那些数不清的日夜,晨曦中诵读,星光下做题,顶着严寒酷暑与瞌睡虫鏖战,不倦地翻书背书,多少努力和汗水,才换来了这人生最可宝贵的4年。说它宝贵,是因为读书也好,修身也罢,一生只有一度,错过了这段时光,我们就老了。此去经年,后会无期。

  令人痛惜的是,偏偏有那么多学生把黄金年华浪费在鼠标和键盘上,深陷网瘾深渊不可自拔,荒了学业,毁了前程,人也搞得精神恍惚,三观不正,智商情商倒退,甚至为了筹钱上网走上邪路。即使以庸俗实用主义观点看待,这也是一笔赔血本的买卖。大好韶光和父母的血汗钱就这样挥霍掉了,再看看自己,在“1”和“0”的世界中或许称王称霸,在现实中却一无是处。试问这样又对得起谁!

  时光容易把人抛,青春不该是用来追忆的,更不该徒留悔恨。大学生们,当你怀揣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请一定要珍惜。(江宏)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干部帮咱剪羊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香瓜上市
武川蘑菇远销福建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