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从漫漫黄沙变成绵绵绿洲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7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平衡驱动可持续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从漫漫黄沙变成绵绵绿洲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京津冀三大风沙源之一。20多年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昔日的漫漫黄沙一点一点被改造成绵绵绿洲。从通过产业发展反哺治沙走出一条可持续治理之路,到如今探索走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治沙模式,库布其实现了生态、经济、民生三者的共赢,对于我国加快荒漠化治理,增加我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沙漠绿了农民富了

  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10多万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距北京正西侧直线距离800公里。十几年前,这里的沙尘一夜就可刮到北京城。没有植被、没有通讯、没有出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饱受风沙肆虐之苦。当时,靠着十几亩薄田,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张喜旺一家只能勉强度日。

  自从成为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工人,张喜旺的日子也一天天看到了希望:“十几年过去,我的种树经验多了,沙地里绿色也多了,气候也变好了。现在我靠种树、打工,一年收入六七万,生活越来越好。”

  亿利集团前身是库布其沙漠东南缘的杭锦盐场,从1988年开始治沙。在实践中,企业也曾走过弯路,最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被保留下来:农业治沙,激励群众参与循环种养业;工业治沙,引导群众将沙子变废为宝,形成产业链;能源治沙,发展“发电+种树+种草+养殖”的生态光伏产业,实现生态与能源良性互动……如今,沙漠上崛起一片绿洲,参与治沙的农民也富了起来。

  国家林业局调研报告数据显示,通过综合治理,库布其沙漠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提高,沙尘暴次数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到2015年,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生物种类增长10倍,年降雨量由治理前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沙漠中药、生物肥料、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等产业不断壮大,10多万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过去不足2000元增长到1万多元,部分达到了3万多元。

  治沙“输血”变“造血”

  沙漠生态经济循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治沙模式引发关注

  “治沙这条路走得很不容易,投资很大、周期太长,收益太慢。”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沙漠生态治理要想可持续、可推广,必须找到“生态、经济、扶贫”的利益平衡点。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拉动、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生态、产业、民生”共赢机制,实现了从“输血”治沙到“造血”治沙的转变。

  在鄂尔多斯,政府出台了“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政策,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治沙。农牧民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沙漠荒地入股,以有偿劳务方式种树。企业用经济林和中药材做绿化,既能卖药材,又能把沙漠改造为有效的土地;租用农民土地,为农牧民建设新村,集中居住、集约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

  和绿色蔓延相随的,是亿利资源产业链的不断加粗拉长。“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产业开发”的沙漠生态经济循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和190多个缔约国代表认为,库布其荒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创造了“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经验,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今年3月,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和前景引起工商资本关注,亿利资源集团联合国内外数十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绿丝路基金”,首期募集达300亿元,主要投资生态修复、生态光伏和生态光热能源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修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荒漠化土地。

  治沙成果仍需巩固

  全国沙化土地占国土近1/5,加快治理有助缓解耕地红线压力

  当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有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1/5,具备治理条件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以现有治理手段,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些已经治理的地区如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将前功尽弃。我国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3左右的土地是沙漠;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东、中亚等地区,荒漠化也日益加剧。沙漠治理正处于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专家指出,加快荒漠化治理有助于缓解耕地红线压力,将有条件的沙漠改造成耕地,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思路。通过甘草固氮改良土地等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已改良出150万亩厘米级厚、初具耕作条件的土壤。同时,推进沙漠治理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专家建议,我国沙漠治理的技术与模式已日渐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应推广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继续推广水气法植树和沙柳、甘草等免耕无灌溉耐寒耐旱经济作物培育改良法等适用技术,进一步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沙漠治理的新局面。(记者吴勇)

  《人民日报》( 2015年07月27日 06版)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绿草如茵 骏马奔腾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