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让道路命名彰显文化底蕴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7 12:1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7月23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了解到,本着“尊重历史、照顾习俗、含义健康、内涵丰富、一路一名、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好找好记”的原则,该局拟对赛罕区内25条道路的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经过实地调研,反复研讨,聘请专家论证,初步确定了这25条道路的新地名。为了做到集思广益、择优而从,该局现通过本报将拟命名更名的道路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时间为7月23日~8月15日。(7月24日《北方新报》)

  呼和浩特市25条道路命名面向群众征求意见,笔者认为,此举值得称赞。在确定路名过程中,倾听民意不仅可以发挥公众的积极性,更可以挖掘城市特色和传承城市文化,道路命名应有城市文脉传承底蕴。

  城市路名是一种标记符号,反映出人们感知、认同、希冀的感情。有人说,如果把一座城市的历史比作鸿篇巨制,那么城市的街巷路名便是最好的章回佳题。的确,路名是城市空间的无声向导,也是反映城市风貌、展现其文脉传承的窗口。

  有许多城市的路名特色鲜明,如长沙的芙蓉巷、荷花池,杭州的孩儿巷、清河坊,不仅意蕴、内涵深远,而且听上去古意氤氲、百转千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新建了很多道路、街巷,有的城市曾创下一年新出现500多个新路名、地名的纪录,导致不少道路的命名都很俗套、雷同,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底蕴。甚至有一些地方将道路命名权进行拍卖,最后道路被冠以企业名称,使得城市特色随之流失,城市文化根须因此被割断,陷入千城一面的境地,让人唏嘘。

  笔者呼吁,城市新建道路、街巷命名可以借鉴呼和浩特市的做法,广泛征求意见,让道路命名彰显更多城市文化底蕴。文/沈峰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绿草如茵 骏马奔腾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