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量!保持协调性!”暑假期间,在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的体育馆内,一对对摔跤手正在根据教练的指导,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训练,一堂训练课下来,队员们都是大汗淋漓。
近年来,阿拉善高度重视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政策、经费、宣传等各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在全盟各大型节庆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挖掘整理了沙力搏尔式摔跤、沙盖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沙力搏尔式摔跤已列入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政策杠杆,撬动民族体育展活力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一把重要标尺。近年来,阿拉善将文化旅游和地方体育特色项目发展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赛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在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奇石文化旅游节、草原那达慕等大型文化活动中,设立搏克、赛马、射箭、沙力搏尔式摔跤等项目,特别是依托沙漠、车、骆驼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造的一系列特色品牌赛事,如骆驼那达慕、阿拉善万峰骆驼文化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中国“巴丹吉林杯”汽车挑战赛等传统体育品牌赛事的举办,提升了阿拉善的知名度,为推动全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为不断改善群众健身场地设施,近年来,阿拉善采取有力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加快了民族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步伐。阿左旗、阿右旗分别投资建设了赛马场,额旗建设了胡杨节主会场,三旗全部成立了农牧民体育协会,30个苏木镇全部成立了文化体育工作服务站。阿拉善盟摔跤协会、阿拉善盟竞技骆驼协会、阿拉善盟马业协会相继成立,有效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从娃娃抓起
“随着蒙古族从游牧向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少年也逐渐远离了草原民族的体育运动,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的迹象。要确保民族体育持续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搏克、沙力搏尔式摔跤、蒙古象棋等民族体育项目陆续走进校园,成为中小学的校本课程。”盟教体局体育科科长图布新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不仅注重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课余自发地组织开展民族体育游戏活动,使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把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学校运动会的主要项目,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深刻理解民族体育精髓,深爱自己民族的体育运动,进而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的强烈意识。如今,在阿拉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走进了校园,还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回归民间,唱响民族体育的主旋律
“过去为了鼓励牧民们积极参加赛驼、乘驼射箭、驼球比赛,政府会通过向牧民发放补贴来吸引大家参赛。如今,除了政府举办的各项赛事外,草原上的牧民们挨家挨户轮流自发举办骆驼那达慕,这已不再是稀罕事了。”盟骆驼竞技协会秘书长阿拉腾巴根告诉记者,赛驼逐渐成为阿拉善牧民进行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成为草原文化的一部分。
民族体育之所以魅力无穷,根本原因是它源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要使民族体育得以传承和弘扬,必须回归民间,回到百姓生活中来。为此,阿拉善采取有力措施,把民族体育纳入蒙古族传统文化、纳入全民健身之中,唱响发展民族体育的主旋律,为推动民族体育事业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十二五”期间,全盟30个苏木、镇文体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利用节假日、农牧民休闲时积极开展以“那达慕”、祭敖包、苏木镇运动会等为主要形式的赛马、摔跤、赛骆驼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族体育的发展。阿左旗朝格图呼热和嘉尔嘎勒赛汉苏木,阿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和雅布赖镇走进了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的行列。以阿拉善农牧民为主组成的赛驼队,多次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为全区、全盟争得了荣誉。今年,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项目将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记者徐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