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对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由单一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向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互补的绿色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市植保植检站今年分别在喀旗乃林镇、松山区安庆镇建立了玉米螟综合绿色防控示范区。在喀旗乃林镇,针对当前玉米螟生长活动周期,主要采取杀虫灯+赤眼蜂+高效低毒农药的防控模式,当地农民听说植保部门来为全镇玉米统防统治,也都纷纷到田间地头帮忙。一位站在垄边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会儿玉米又高又密,人很难进去打药,不打药就防不了虫,每亩地都得损失200多斤粮食,我们管它叫‘哑巴灾’。现在好了,我们不用操心,还能多产粮食!”
松山区是农业大区,也是我市玉米主产区。凌晨4点的安庆镇,A2C轻型农林作业飞机已载着农药喷雾器,在轰鸣声中展开了一天的飞防作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样的飞机每架次15分钟,作业面积900亩,在同等时间内,是大型植保机械作业量的20倍,是人工使用电动植保喷雾器至少9天的工作量。松山区农牧业局植保站站长于凤艳介绍说,在松山区仅飞机防治一项每年就可挽回粮食损失1500万公斤以上。在进行飞机防治的同时,市、区两级植保站还在松山区安庆镇同步进行了生物防治,通过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的寄生性进行有效防治。
市植保植检站站长王利民告诉记者,由于玉米螟具有“漏治一点,危害一片”的特点,并具有迁飞性,仅仅依靠农民手动喷雾器分散防治已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在综合防治方面,只有采取专业化防治,推行区域统一、快速、高效、准确的统防统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危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今年,市植保站在没有专项经费的情况下,统筹各方资金,对松山区安庆镇和喀旗乃林镇的20万亩玉米种植区试行了玉米螟专业化统防统治整乡推进工作。目前各项绿色综合防治措施正在有效进行,预计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可将上述两地区的玉米螟危害率降至5%以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玉米螟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市玉米螟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资金短缺、药剂药械不足等问题,难以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好这项工作的全面推广,不仅需要植保部门工作人员掌握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防治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预测预报能力,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突出公共植保在农业农村公共事业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整县统防统治,全面满足农村、农业发展需要,为农民增收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