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我市还在风电项目建设上做足了文章。2014年底,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86万千瓦,占到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40.9%以上。草原上林立的风车不仅为我市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去年赤峰市风力发电量达到56.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9.9亿元以上。与火力发电相比,节约标煤19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近30万吨。
这只是我市工业转型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赤峰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区增速0.4个百分点,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1-6月份,我市287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237个,开(复)工率为82.58%,完成投资161.79亿元,同比增长13.13%,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1.95%。1-6月份,3000万元以上重点能源工业项目开(复)工33个,开(复)工率为71.74%,其余行业项目开(复)工率都超过了75%。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目前,工业园区内企业达到69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5个;从业人员9.65万人,同比增长12%;上半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89.46亿元,同比增长11.5%。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蒙东云计算产业孵化器信息大厦已经入驻23户企业,企业交易额达到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三级、四级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6家。
除此之外,我市依托有色金属、非金属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向深加工、新材料方面转型,培育新兴业态;依托已形成的化工产能基础,围绕煤制气、氟化工、生物化工延长和拓宽产业链条,努力把新型化工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