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内蒙古大草原又到了最美的季节。
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已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在内蒙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农牧民都自觉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
苦干20年让荒山披绿
走进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两座山上植被郁郁葱葱……
贾义祥穿梭在山间小路上,他的身影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这些年来,他凭着一身力气,把两座荒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30年前我家搬到这里的时候,草这么深,那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贾义祥在膝盖处比划了一下草的高度,“过了15年,这里是风吹草不动,二十里看见老鼠打立正。这话真实在,不知道谁编出来的。”
生态恶化,让贾义祥坐不住了。
“我就琢磨过这个事儿,以后靠种地、养牧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贾义祥陷入思考中,“我有4个小子,学也没供好,这家伙!给他们留点儿什么纪念呢?以后他们怎么生存呢?”
村北的两座荒山,裸露着明沙,山下是流动的沙丘。贾义祥承包下来,有5000亩。第一年,他在荒山上种植了大量落叶松。第二年,贾义祥购买樟子松幼苗,和落叶松一起种植。
为了保护生态成果,贾义祥还把荒山围封起来,让植被自然恢复。
每年4月,贾义祥就卖一些牛羊购买树苗,全家倾巢出动,上山植树造林。
“虽然家里有牛有羊,但也舍不得拿钱雇工,因为家里有4个小子,有两个媳妇,一家八口全部上山。”贾义祥说,“我们早上6点钟上山,晚上才回来。虽然离家几步远,我们也没时间回家,走的时候带上干粮,家里连做饭的都不留。”
一天到晚挖坑种树,自是辛苦,但贾义祥不敢喊一声苦。
“我栽树虽然腰疼,我不敢叫苦。孩子们叫苦,挖坑种树那不叫苦?他们年纪轻轻的,累得躺在那里。我说起来栽,人家说小孩儿没腰,我不腰疼,你们还腰疼呢?”贾义祥说,植树是季节性的活,不能拖!
一场天灾让贾义祥苦不堪言。2000年,干旱无雨。贾义祥发现,落叶松陆陆续续枯黄,最后一清点,旱死1000多亩,所剩无几。
为了绿化荒山,贾义祥家的500多只羊和80头牛,一年一年“三卖两卖卖净了”。
“当年家里一年有几万块钱的收入,拿几万块钱做生意来钱快呀,何必担这个风险?”贾义祥说,“但我心里琢磨着,不管咋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从小时候就学过这句话。所以栽树的那会儿呢,我心里也有这样的口号。”
贾义祥作思想斗争的结果,还是要坚持下去。
经过20年的努力,贾义祥承包的荒山上植被丛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贾义祥承包荒山搞绿化,周边的群众也动心了,投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
牧民为草场减负
走进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映入眼帘的是美如画的草原,一群牛在草丛中漫步……
“国家对草原牧区实行的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生态建设投入、民生投入,应该坚持不懈……”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说。
廷·巴特尔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草原更绿,牧民生活更好。“我最大的担忧就是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牧民失去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他说。
面对草原生态恶化,廷·巴特尔十分忧虑,他决心减少牲畜,为草场减负。
“把羊全部卖掉养牛,它的破坏程度比羊小得多,我们家先做了,收入增加了,付出劳动减少了。第二年,第三年,牧民都将近收入上万了。”廷·巴特尔说。
廷·巴特尔的“蹄腿理论”再次给牧民以启发:养一头牛的收入等于养5只羊,但养一头牛只有4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超过一头牛,而养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养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得多,所以养牛既保护了草原,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何乐而不为呢?
2000年开始,嘎查压羊养牛。牧民纷纷跟着减牲畜,为草场减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嘎查32万亩草场建起了围栏,随之而来的是草场植被得到覆盖,草产量不断提高。嘎查的牲畜减少了,但牧民的人均收入反而逐年上升了……
为了保护草原,致使牧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廷·巴特尔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建起5个生态养鱼塘,10个牧家游,新增收入50多万元。通过把集体母畜承包给牧户,先后使24户贫困户脱贫,还把20户在浑善达克沙地里生活的牧户迁移出来,在靠路靠水的地方建起了牧民定居点。
廷·巴特尔率先在嘎查里建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牛业公司。廷·巴特尔建网围栏,推广轮牧,带领牧民修起了公路,搞起了旅游。
廷·巴特尔带领牧民改善居住条件。他自己设计图纸,给房子安装上下水管道、暖气、光缆。牧民家家都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宽带电脑、装有遥控门的车库……“我的理想是让牧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不比城市差。”廷·巴特尔说。
廷·巴特尔家的大院里,有一块醒目的大牌子——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连同廷·巴特尔的住房被绿色包围,正门两侧挂满了荣誉牌匾,其中有“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镇”、“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单位”、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发的“先进嘎查”、“锡林郭勒盟两转双赢先进党支部”等,这些荣誉从侧面反映出廷·巴特尔带领牧民致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廷·巴特尔说,慕名前来取经的各地牧民多了起来,他把家里的大房子改建成教室,给大家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做法。对有进城意向的牧民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相关技能等。同时,引导牧民利用自身优势,从事旅游、歌舞、餐饮、民族用品制作等工作。这样牧民既增加了收入,又传承了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