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记者编辑向全媒体人才转型
◎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 缪毅容
融合实践:
2015年3月,解放日报成立新媒体中心,与各采编部门实现对接,加强即时新闻的发布与推送。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在报社层面初步构建起了“一网二微三屏”的传播架构:“一网”即解放网,“二微”即解放日报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号,“三屏”即指通过电脑屏、手机屏、平板电脑屏呈现的“上海观察”。同时,各采访部门还自行运作了数十个微信公众号,又从细分阅读、分众传播的角度,形成了微信传播矩阵。
观点摘要:
解放日报的主要做法是——努力探索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报纸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锤炼人才队伍。报网融合特别强调新闻采编发布的即时性,并尝试打造24小时采编链,形成了“倒逼采编”的多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和业务流程,提升了解放网和上海观察原创新闻的比率,记者原创发稿量不断上升,多数为独家报道,其他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的转载率大大提升。
推进记者从固定时段发稿变成全天实时发稿,通过这一系列变化,推动“信息链”的延长。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采访部门记者对网络发稿的要求有了明确认识,对新媒体发稿渠道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同时,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的对接,记者的全媒体采编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这在机制设计上保证了报社每一个部门,每一名记者编辑都能参与到报网融合中来;报社同时制定《全媒体发稿操作指南》和《网络发稿编辑手册》,在坚持三审制的前提下,确保频道内容由采访部门负责,推广和技术保障由新媒体中心负责的分工制度。
媒体融合发展,要有项目、有平台、有渠道;但关键还是要有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张皮——各买各的菜、各烧各的灶、各做各的饭”的老问题,从而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