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伴生出许多“城市病”。如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地下管网建设薄弱、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滞后,以及依然存在的城市牛皮癣——破旧棚户区等。
这些“城市病”,大大影响着在城市生活的人们的幸福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城镇化推进中重物轻人,重增长轻服务,重速度轻质量。
新型城镇化就是幸福化。自治区党委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我区城镇化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机遇,高水平搞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增强城镇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打通“断头路” 破解“城市病”
“‘断头路’被打通了,过去到火车站得花30分钟、绕一大圈子,如今10分钟就能到了。”在包头市沼潭东路开超市的居民王美桃说。
多年来,一大片平房挡在沼潭东路路中央,也挡住了包头市居民去往包头火车站方向的一条南北通道。今年以来,包头市实施平安畅通工程,30多条“断头路”将被打通,完善城市内循环,沼潭东路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包头市城市建设“强筋健骨”,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让地上的道路畅通无阻,底下的管网也被疏通。2014年,包头市计划实施改造、新建排水管网及河道整治工程约32公里,投资约2.4亿元。
包头市的城市建设,是以改善老百姓居住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的,通过实施大项目,整治环境,让百姓更宜居。
为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包头市将利用两年时间进行大气整治,取缔城区1173多台供热燃煤锅炉。
为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包头清理历史欠账,加快排水管网的建设进度,加大污水收集覆盖面,提高收集率,不让污水直排黄河。
为让老百姓见到满眼绿色,今年包头市见缝插针、增绿补绿,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包头市下一步的目标是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这将是园林绿化城市里最高的级别。”包头市建委主任刘程民说。
再见,棚户区!
“要不是棚户区改造,我恐怕一辈子都住不上楼房!”搬离低矮破旧的平房、住进宽敞明亮楼房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居民王艳光说。
2014年,海拉尔区棚户区改造任务2595套,实际开工3287套,开工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实现居民的安居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千千万万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同王艳光一样刚刚跟棚户区说“再见”的梁春波老人感触良多:“我家过去住的是30平方米的老旧平房,现在住进了50多平方米的楼房。室外寒风刺骨,室内温暖如春,别提多幸福了!”
海拉尔区把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背街小巷相结合,一边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不仅呼伦贝尔,全区各地的棚户区改造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全区已经投资上千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近250万群众住进新房。下一步,自治区计划到2017年还要建设45.2万套新房,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棚户区,即将在全面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彻底消失。
人在城中 城在绿中
每天傍晚,家住通辽市科尔沁区的刘一夫老人都会携老伴来到辽河公园,漫步在西辽河畔,徜徉于绿荫之中。老人很惬意:“这几年,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到如杭州西湖般的山水环境。”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
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辽市积极打造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该市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有关部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形成了以公园游园绿化为点,城市道路绿化为带和线,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为面,环城绿化为环的城市绿地系统。今年,主城区绿化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0.7亿元,栽植树木217.3万株。不久前,通辽市的“追绿”旅程取得了成效:被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人在城中,城在绿中。近年来,我区众多城市纷纷开启“追绿”之旅,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民生元素和城市理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 许晓岚)
(内蒙古日报记者 贾怡媛 杨帆 赵元君 吕学先 宋阿男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