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扎兰屯市“五模式”做好扶贫工作
内蒙古新闻网  15-08-06 11:41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呼伦贝尔  
 

  一是创新区域连片开发扶贫模式。按照“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点片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依据产业基础,以现代农牧业产业带建设、土地治理、通村公路、人畜饮水等连片开发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扶持,变点式突破为面上推进,变分散型建设为集中型打造,实现扶贫开发连片推进。2010年扎兰屯实施了呼伦贝尔市第一个区域性扶贫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投入自治区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合部门投资及群众自筹6703.5万元,在2个乡镇、10个村开展设施农业、马铃薯产业、养殖业三大产业带建设,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创新产业化扶贫模式。围绕上级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本地优势资源,把产业体系健全、具备加快发展基础的特色种养产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抓手,与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产业基地建设和种植业基地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6家,正在申报5家,呼伦贝尔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5家。

  三是创新合作社带动扶贫模式。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利用扶贫资金,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截止2014年末,共投入扶贫资金2808万元,整合资金6727.7万元,扶持和建设规模养殖场22个和设施农业示范项目12个,带动4800多户贫困农户增产增收。

  四是创新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将移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危草房改造、村村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等广泛结合,先后实施了萨马街民族乡猎民村100户移民扩镇项目和中和镇福泉村100户移民扩镇项目,同时积极整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老区扶贫以及其他项目资金,实现了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五是创新社会化扶贫模式。坚持市级领导包乡镇(办事处),市直部门、三级单位和各大企业包村,科局干部、乡村组干部及农村富裕党员包扶到户的办法,将定点包扶工作与处级领导“六包责任制”、党员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广泛结合起来,搭建更多部门和更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平台,2009年开始实现了全市126个行政村定点包扶全覆盖;近5年来,各包扶单位投入资金、物资折款达160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近600名,争取捐赠医疗设备100多台套。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