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仆寺旗,有一位八零后蒙古族姑娘乌冷其木格,她坚持献血十余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热血为生命接力。
乌冷其木格出生在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2004年,当她在北京打拼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流动采血车,当时出于好奇,乌冷其木格便跑去献了血。“挤出一点点时间去献血,除了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受益。”献血对于她来说是快乐的、光荣的,每次献血心里充满满足感,这种奉献之后的满足,使乌冷其木格一直坚持了十年。
在一次红十字会举办的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中,乌冷其木格还主动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说:“尽管我从来没有见过接受我血液的病人,但我一想到他们能因此康复,心里就特别高兴。我还看到新闻报道里说,有个热心人,献血量达到2万毫升,所以我这么做也算不了什么”。在她的带动下,家人及朋友都加入到了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
2006年,乌冷其木格回到自己的家乡太仆寺旗,主动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继续在当地进行义务献血。2008年,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行动在太仆寺旗展开,正当红十字会因工作人员少而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主动申请加入了红十字会,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以后红十字会每当有大型宣传、募捐等活动时,乌冷其木格都会加入其中默默奉献着。
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后,乌冷其木格曾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开展“净家”行动,深入敬老院为老人拆洗被子。在防灾减灾日、红十字5·8博爱周,她都会走上热闹繁华的街道宣传红十字知识,以自己亲身经历宣传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知识。
生命是宝贵的,世上没有任何事比挽救他人的生命更加可贵。在太仆寺旗还有许多像乌冷其木格这样的人,他们十年间无偿献血280400毫升,有138人成为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挣扎在死亡边缘人带来了新生的曙光。(樊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