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突泉县打好村屯环境整治“持久战”
内蒙古新闻网  15-08-07 10:29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盛夏时节,在突泉县的各乡村行走,以往路旁随风而飞的塑料袋、成堆的生活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色,舒适宜居的乡村家园。在村屯路旁,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清除垃圾,整治环境,成为村屯环境整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力攻坚,干群整治环境再掀高潮。突泉县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相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划片包干,分工到人。以“四清”“四改”为抓手,以实现四化”为标准,各部门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引领群众对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公厕、水沟、以及入村道路两侧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加强对村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教育力度,建立镇村社三级负责制,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长包户制度,一场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份,干部群众投工投劳3万人次,出动车辆1200台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3万多吨,村屯环境显著改善。

  同时,强化督导,突泉县成立3个专项督导组密集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督查工作,实现全县188个村督查全覆盖。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村进行表彰,对督查不合格的乡镇、村列出环境整改清单,提出整改建议,要求限期整改。

  全天保洁,打好环境整治“持久战”。为保持环境整治的成果,常态化全年严看严管不反弹,该县探索实施“农户自觉分类,村屯收集,乡镇转运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在各村规划建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填埋点、分类垃圾池、粪肥场等设施,从源头上治理“脏乱差”。同时,把公益性岗位集中用于农村环卫保洁,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保洁监督员队伍,配备垃圾清运三轮车和服装工具。目前,全县188个村464个自然屯配备环卫监管员492名,村屯实现了全天保洁。

  源头治理,在环境整治上实现“新突破”。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把村容村貌整治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围绕秸秆转化科技扶持项目,在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村屯中重点选36个,建秸秆转化加工厂,目前部分村已开工建设。通过加工转化秸秆,消除秸秆对环境和空间的影响,腾出秸秆占用庭院空间,进行庭院绿化、发展庭院林果业,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环保、经济效益双赢。截至目前,累计投资6546.36万元,实施街道硬化项目5个,村容村貌改造类项目68个,累计发放果树苗9.2万余株,引领妇女在庭院栽植果树4万株。(驻站记者冯玉燕 通讯员何龙)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