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潘志荣:牧民心中的检察官“安达”
内蒙古新闻网  15-08-20 10:50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安达——

  他成了牧民最亲的人

  公路转砂石路,砂石路再转土路,130多公里后,图布沁的家出现在眼前。20多天前,一场大雨冲塌了他家的土羊圈。他咬咬牙,决定盖个新的砖羊圈。

  砖拉回来了,工人请回来了,遇到水泥,他犯愁了。

  他家远在巴音花镇,卖水泥的一听,都不愿意送。

  他只好又给潘志荣打电话。

  几天后,水泥送来了,比市价便宜不说,还能赊账。

  1996年,还是单身汉的图布沁酒后与额尔登发生冲突,将人打伤。公安机关立案后,图布沁拒不承认,更以家庭困难为由,不愿意赔偿医药费。

  案子很快移送到检察院。图布沁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潘志荣。潘志荣问他,我这汉人还能跟你们来往,你和额尔登一个民族、一个牧区,咋就不能好好处呢?一句话问得倔强的图布沁低了头。

  临走前,潘志荣留下电话,嘱咐图布沁有困难就找他。

  2003年,图布沁的孩子没有学费上学,他试着给潘志荣打了个电话,潘志荣立刻送来3000元钱。从此,只要一有困难,图布沁就会想到潘志荣。

  灾年天旱,羊瘦得不行,只能靠买草料。可是贷款买草料需要有正式工作的担保人,潘志荣就成了图布沁的担保人,一担保就担保了7年——

  在图布沁眼里,他跟潘志荣早就没有了蒙汉之分,潘志荣就是他的好“阿哈”(哥哥),好“安达”。

  夏秋季节,又到了草原上沙葱成熟的时候。图布沁用罐头瓶腌了放好,等着哪天潘志荣下牧区了,好送给他尝尝。

  那是他与潘志荣相交20年,潘志荣唯一可以接受的谢礼。

  潘志荣有多少牧民“安达”?他挠挠头想了一下,经常来往的就有将近20个。

  这些“安达”,有些是因案结缘,有些是走访相识,也有些是主动打来电话请他帮忙,一来二去就成了“安达”了。

  “安达”们的困难也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

  托亚的老阿爸老阿妈在镇里生活不下去了,想回牧区,但家里的草场上缺水,问他可不可以帮忙打口井?

  付某与王某的草场相邻,十年前王某在付某的草场上建了房,盖了羊圈,还挖了鱼塘,两家矛盾深积,十年不说话,问他能不能给化解化解纠纷?

  热德那的姥爷57年前将自己的牲畜并入生产大队,本来应该享受30万的畜股报酬,但拿到手20万以后就没影儿了,问他能不能给追回来?

  “安达”有难,他义不容辞。凭着他与生俱来的热心、耐心和同情心,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一遍又一遍做工作,最后竟然都给解决了。

  达茂旗法院的韩来福记得,潘志荣总共跟他开口借过两次钱,每次都是同样的事由:“牧民买草料没钱了,你先给我拿上点”。妻子跟他参加亲戚婚礼,到了礼账台前他才想起来身上没钱,一想,是借给牧民了。

  而他自己,一件羽绒服穿了8年,袖子上破了个洞往出钻毛絮,他就用透明胶带贴住接着穿;儿子替下来的运动鞋他舍不得扔,垫了3层鞋垫穿出门,妻子后面追出来,“几十岁的人啦,也不怕别人笑话”。

  真心换真情。

  “安达”们只要去了百灵庙,总不忘给他打个电话,他要在家还要上家去坐坐。知道他有关节炎,只要打听到好点的蒙医,“安达”们总不忘介绍给他。谁家儿子结婚,他铁定是被邀的客人之一。

  “安达”孩子的圆锁宴上,他总是在《敬酒歌》和长调中喝到酩酊,记不住词儿就跟着哼哼。晚上回家,向来睡眠不好的他总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那是他最踏实的夜晚,因为牵挂着“安达”的牵挂,所以幸福着“安达”的幸福;

  那是牧民最安心的夜晚,因为有汉族兄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哀乐共分担;

  那也是草原最美的夜晚,因为柔风轻拂,天河闪耀,蒙汉共婵娟。

  -记者手记

  真心换得民心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潘志荣就是这样一位肯为蒙古族“安达”付出真情、献上真心的汉族干部。

  他用同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心。从一个只会说“你好”、“吃了吗”的“汉鸭子”,潘志荣成长为一名能让牧民群众畅所欲言、听得懂牧民内心声音的汉族检察官,蒙汉情谊就在这样频繁地沟通和交流中日渐深厚,直至坚不可摧。

  他用严苛的工作标准实践自己的真心。公平正义,承诺践诺,这不仅是所有群众的期盼,更是民族关系不能触碰的底线。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系统中的一员,潘志荣一直坚持最严苛的工作标准。基层工作三十年,他用每一个岗位上的踏实脚印,将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根植在每一个少数民族群众心中。

  他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提纯自己的真心。牧民有喜,他喜上眉梢;牧民有忧,他急上心头。他的真心不掺一丝杂念,不带一点功利,不图一句回报,只为可以与蒙古族兄弟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路遥知马力,日久才见人心。潘志荣用三十年始终不渝的真情和真心,换来达茂旗草原蒙汉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记者 贾慧珍 张红梅)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护草原平安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