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带你去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遥望茶路——

  万里茶道与内蒙古展

茶道寻踪。

  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全长1.3万公里,起点为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延伸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圣彼得堡、恰克图、新西伯利亚市等城市,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通道。

  这是遥望茶路——万里茶道与内蒙古展上看到的文字说明。与这些说明相映衬的,是一组茶道黑白照片,详细记录着万里茶道的主要节点和驼工们的一路艰辛。再加上驼铃、茶具等实物,立体呈现了这条已经湮灭但不曾被遗忘的茶叶之路。

  今年5月20日,我区已经确认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的召庙、寺院、客栈、驿站等34处重点文物遗址,开启了中俄蒙万里茶道申遗之路。 “看了展览感到十分震撼。也知道了内蒙古正在参与万里茶道申遗,预祝申遗成功!”来自安徽的一位观众听完讲解员的解说之后说道。这位女士多次来过内蒙古,也读过邓久刚写的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但是赶上万里茶道的展览还是第一次。“这次终于和概念中的茶叶之路对上号了。”她说。

  匠心独运——

  传承人手工技艺展示

虚心求教。

  在草原文化遗产日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几乎每个展区都有一个特殊的展示项目——传承人手工技艺展示。这些传承人面前,常常围着一群观众。

  剪纸、木刻版经文、银家泥塑、仿真微型工艺制作、蒙古象棋雕塑等等工艺,现场表演展示,再加上各个项目的背景介绍,让观众对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在电视上见过捏泥人的,没想到现在见到真的了。”“买过骨雕饰品,没想到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内蒙古竟然保留着这么多传统手工艺。”观众们纷纷评价着。而传承人,则会向观众讲起这些工艺的古老传说。

  在二楼展厅,很多通过微信报名参与互动的观众则一坐一上午,学习剪纸,跟着传承人学面塑,然后展示出自己做出的艺术品,虽不精致,但是能感觉到人们的开心与满足。

  内蒙古展览馆馆长王世英说,在展览现场,共有160多名传承人展示手工技艺110多项。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在于传承,通过这种形式的传承,更能激发大众对非遗保护的关注。(文/图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