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兴和县:乡村尽开文明花
内蒙古新闻网  15-09-22 15:51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以前没事干,男人们在家喝酒,成天醉醺醺的;女人们打扑克、麻将,论这长那短,邻里间还时常为些言语闹点矛盾。可现在不一样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以来,村里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活动多了,广场舞跳起来了,道德讲堂一开讲,讲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大家去听后受到了不少教育和启发,哪里还有时间去说东议西,扑克麻将更没时间玩了”,这是兴和县白家营村、店子村、古城村、二台子村、张皋村、大同夭村、朱家营村、喇嘛营村、大五号村等村村民的共鸣。

  乡风民风文明建设是兴和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兴和县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村村通”、“一事一议”、“十个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艺术联合会、民间艺术挖掘等建设,完善了《村规民约》,四处挂画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标牌,乡村民风文明程度提升效果显著。

  村规民约树新风。“以前花钱乱办酒席成风,什么升学、满月、生日、乔迁各类酒席太多了,都是邻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放不下脸面,不得不去,赚来的钱大多用在了人情往来的吃酒上。现在大家异口同声地要求把制止乱办酒席纳入村规民约,切实扭转了风气,不受酒席风的干扰了。”朱家营村村民贾珍福说道。

  朱家营村以“改陋习,树新风”为抓手,大力助推美好乡村建设,以计生协会为载体,通过全体村民大会制定了酒席申报制度,除了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形式的酒席一律杜绝。由全村党员、村支两委带头遵守,全村村民积极响应,使全村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善,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全县再没有出现滥办酒席的情况,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支撑。

  兴和县“道德讲堂”宣讲活动进机关、学校、乡村、企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春风化雨的方式,讲述百姓身边的“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兴和县道德讲堂开展宣讲交流活动4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近两万人,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凝聚发展力量,助推兴和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兴和县蔚然成风,村村都在抓卫生、治环境,文化墙、宣传栏、图说价值观进村,处处都是新风尚。(通讯员:吕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