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尔多斯的珠岚舞
 

  雨齐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是蒙古族宫廷的祭祀舞蹈。珠岚,蒙古语,是指蒙古民族崇尚的圣灯,即以奶油做燃料的酥油灯,通常用于祭祀。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的心中,圣灯是香火的象征、幸福的向往、吉祥福禄的祝愿,是表达香火不断、幸福美满的祈祷。

  成吉思汗祭祀中有敬献圣灯仪式,成吉思汗宫帐内点燃着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蒙克珠拉),每年正月初一还要点燃千盏圣灯和祭天圣灯进行祭祀。鄂尔多斯蒙古族每逢过年,都要点燃圣灯,通常持续一个月;人去世后,也要点燃圣灯,持续七七四十九天,以示寄托哀思。每逢正月初一黎明时分,鄂尔多斯蒙古族在天马旗祭台上为苍天敬献圣灯。祭天圣灯的灯芯由365根用干净的白绵羊毛或棉花缠绕而成的约0.7米长的芨芨棍组成,象征一年365天。点燃的祭天圣灯,表达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祈求幸福安康的心愿。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历史悠久,守护成吉思汗宫帐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把宫廷珠岚舞从蒙元时期一直传承至今。文献《历代旧闻》中曾记载:“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清人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戏剧名。清人陆次云在《满庭芳》词中描写倒喇舞道:“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从这一段生动的描绘,可以知道元朝时期的剧种倒喇中的优美动人的“双瓯分顶,顶上燃灯”,即头上顶双碗或顶点燃着的灯的舞蹈,是民间珠岚舞的原型。

  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男性和女性都能跳。舞者通常双手端着圣灯或头上顶着圣灯,进行舞蹈。珠岚舞因为舞者头上顶灯,所以以手臂动作为主,脚步轻盈、平稳,其动作典雅、高贵、柔美,具有浓郁的祈福特色,使人看后产生敬重之感。

  新中国成立之后,鄂尔多斯文艺工作者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挖掘、提炼,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先后以不同形式推上舞台,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珠岚舞往往以女群舞形式出现,舞蹈以华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充分体现蒙古族宫廷舞特点,成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的蒙古族优秀传统舞蹈之一。

  目前,鄂尔多斯民间珠岚舞已成为鄂尔多斯各专业、业余文艺团队的保留节目,并以不同形式不断出现在各类节庆活动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