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峻岭
转眼又到麦收时,这是农民最忙碌和兴奋的时候。俗话说:“庄稼人有三喜:娶了媳妇入洞房、生个小子白又胖、新打的麦子上了场”。
对于麦收,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累。
小时候,大人们挥镰割麦,我就拉着个筢耧掉在地上的麦穗;再大一点儿,也拿起了镰刀跟在大人后边,大人割六垄,我割两垄,还是跟不上趟,头上骄阳似火,脚下麦子刺肉,抬头看看麦垄还远着呢。
记得大集体时,村里年轻人多,割麦有时你追我赶,“拉垅人”如果手慢,后边的紧跟上,很容易割手。所以,“拉垅人”咬住牙不展腰一个劲儿地往前割,直到与后边的人拉开距离时,这才能展展腰。刚开始割,镰刀快,人有劲儿不觉得累,等割上一个来小时,镰刀也笨了,人也没劲儿了,一把麦往往得割二三下,加上太阳的直晒,简直是大汗淋漓,腰酸溜溜地疼,成了弓形。
最让人头疼的是打麦场。只要机子一响,再累也得咬着牙干。脱粒的时候,解麦捆由小孩子干,往机子里送麦子大人不让干,只好拿着木叉挑麦秧。这也是个笨力气活,只有不停地挑出来快速送到场边上才行。有时,飞出来的麦粒嗖嗖地砸在脸上,那叫一个疼。打完场,人人灰头灰脸,咳两口唾液都是黑的。
扬场垛草、装粒上车,新打下的麦子要晾晒,这个时候最怕变天啦。老天帮忙还好点,就怕天边那片黑云。只要天一变,大人小孩齐往场里窜。怪不得大人常说:龙口夺粮。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确,老百姓是很辛苦的。我是农家子弟,对这句话有着切身体会。在生活中我一直坚持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好在现在有了收割机、打麦机和农用车等,麦收时节,乡亲们轻松了,笑容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