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顺村小微创业园里的电商服务厂。记者李秀清摄

北顺幼儿园。记者李秀清摄
三年来,在双联行动的带动和党员干部的帮扶下,美丽的蓝图逐渐变成现实,百姓的生活实现了大的跨越。
加快发展、打开贫困枷锁,就必须发展富民产业。武山县,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而北顺村依托这一独特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聚集、种养加一体化的发展之路,蔬菜产业正在成为全村致富的主导产业。
北顺村的小微创业园,一共包含6家小微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木器加工厂、纸箱厂、泡菜厂、铁艺加工厂、电商服务厂,以政府投资、自己投资运作的模式发展生产。
“我们的小微创业园已运营三年了,现在每个厂有10个左右工人,生产加工的产品目前只是销往周边一些有所需要的企业,以后我们会拓宽销售地区”,北顺村综合文化站站长张普胜向记者介绍说,“以前呐,这些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好了一个个都在慢慢的实现,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产水平。”
若要问如今的北顺村哪座建筑最漂亮?非属北顺幼儿园。北顺幼儿园被村里人称为“小红帽城堡”:碧绿的地毯、七彩的跑道、会议室、舞蹈室、休息室、蹦蹦床、荡椅,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村级”幼儿园。
2012年开建、201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北顺村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公助幼儿园,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入园的幼儿有216名,教师20名,服务周边三个自然村,有9间教室、一个办公室、一个会议室、一个舞蹈室。
“通过民办公助这一形式建设幼儿园,不仅提升了硬件水平和教学质量,也让贫困村的孩子能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自幼儿园建成后就在这里上课的包兰兰老师告诉记者,“虽是村级幼儿园,但硬件设施可以跟大城市的幼儿园媲美。而且把孩子们送到这里,农民们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可谓一举多得。”
一粒沙可观世界,一滴水可见大海。北顺村的实践,是甘肃“联村联户”、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双联”行动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深切期望。要想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重点就是因地制宜帮助这些地区找到致富思路、培育富民产业,让一穷二白的村庄富起来,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文/图 记者李秀清)